华南南部梁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50
颗粒名称: 华南南部梁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73-476
摘要: 华南南部梁姓历史概括了梁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梁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梁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梁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在两广地区最有影响,按人口排列,为中国第二十一位姓氏。梁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84%,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梁的人至少有84个,总人口大约在1000余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南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梁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在两广地区最有影响,按人口排列,为中国第二十一位姓氏。梁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84%,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梁的人至少有84个,总人口大约在10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梁姓历代名人225名,占名人总数的0.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三位;梁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1%,排在第四十一位;梁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6%,排在并列第五十五位。
  历史著名的梁姓人物有:春秋时晋大夫梁益耳、梁弘、齐国孔子弟子梁鳣、楚国大夫梁公弘,东汉名人梁竦、书法家梁鹄、文学家梁鸿,唐朝文学家梁肃、画家兼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北宋大臣梁颢,南宋画家梁楷、抗金巾帼名将梁红玉,明朝篆刻家梁袠、戏曲作家梁辰鱼,清书法家梁同书、文学家兼史学家梁廷枏、文学家梁章钜、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梁国治、江南提督梁化凤,近代维新派领袖兼学者梁启超,北洋军阀政府官员、旧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学家梁希、哲学家梁漱溟、病理学家梁伯强、散文家兼翻译家梁实秋、历史学家梁方仲、诗人兼翻译家梁宗岱。
  梁姓的起源与演变
  构成当代汉族梁姓主要有三大来源:嬴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相传梁姓为上古五帝之一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嬴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少昊后裔伯益以嬴为姓。伯益的后裔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封于秦,也称秦嬴,为秦国之开国始祖。其子秦仲助周宣王伐西戎有功,因封秦仲的少子康于夏阳之梁山,史称梁康伯,梁国故地在今陕西韩城市南。到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出兵灭梁国,梁国子孙遂以国为氏。一部分梁国子孙逃奔晋国,成为春秋时晋国的梁氏:晋南的解梁,故地在今山西临晋县西南,晋大夫梁益耳出于解梁;晋南的高梁,故地在今山西临汾东北,晋大夫梁弘出于高梁;晋邑曲梁,故地在今河北永年县,晋大夫梁由靡出于曲梁,均为梁康伯的后裔。嬴姓梁氏是当代汉族梁姓的主流,至少已有2800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平王之子唐封于南梁,古城在今河南临汝西,后被楚吞并,子孙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也有梁氏。这些均为姬姓梁氏。姬姓梁氏也有近2800年的历史。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汉朝以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梁姓中也流入了南北民族的基因,这就是组成梁姓的第三支。这部分包括汉晋时期的氐族、南北朝时的匈奴人、北宋时的西夏党项族、明清期间广西的壮族、清朝的满洲八旗姓良佳氏等少数民族梁姓,长期与汉族混居,逐渐同化,成为汉族梁姓。
  历史上梁姓的分布和迁移
  春秋初分别起源于陕西和河南的梁姓,很快散布到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东晋时梁姓始渡长江进入江南地区,晋朝末,梁姓已经移民福建、广东。唐宋时梁姓的主力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和陕西地区。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的战乱,梁姓受到了重大的损失,梁姓人群随中原人群一起背井离乡,向南方和东南方迁移。到了明清时期,梁姓在粤桂湘赣四省繁衍很快,在南方稳定地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清初梁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34.5%,占山东总人口的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三省梁姓大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这四省的梁姓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鲁豫、陕西、粤湘、闽浙为中心的四大块梁姓聚集地。而广西是当时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梁姓大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长比值是负值,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1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14.6%)、山西(10.4%),这两省梁姓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江西(8.9%)、江苏(8.7%)、山东(7.9%)、广东(7.2%)、福建(6.9%)、陕西(6.1%),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51%。广西在宋朝时梁姓尚十分稀少,进入明朝一跃成为梁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梁姓人口的14.6%,占广西总人口的3%。东南和两广地区的梁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而宋朝的梁姓大省山东,此时梁姓人口却减少了七成。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梁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很大,其人口主要向南方和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桂粤闽赣、晋陕、苏鲁三大块梁姓聚集区,重心由东南部转向南部。
  当代梁姓的人口已达到1008万,为全国第二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梁姓人口由43万激增到1008万,增长了23倍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梁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梁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四川、山东、湖北,这三省又集中了29%。广东为当代梁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梁姓总人口的35.2%,占省总人口的4.7%。全国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梁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的移民。
  当代梁姓的分布频率梁
  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西南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梁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13人以上。梁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1.3.3A)表明:密度最高的(5.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不足1.9%,梁姓人口大约130万;1.8-5.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3.4%,梁姓人口大约323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2.3%,梁姓人口大约395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4%,梁姓人口大约160万。
  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1.3.3B)表明:梁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大部、广东西部、海南,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3%以上,在广西南宁地区的比例高达6%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6%;在两广其他地区、贵州东南、湖南南部、江西最南端、山东东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2%;其他地区的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2.2%,其中比例在0.6%以下的部分占总国土面积的76%。
  血型分布特征
  梁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44万,占34.1%;A型285万,占28.3%;B型291万,占28.9%;AB型88万,占8.7%。梁姓总人口1008万。
  广东大部、广西大部、海南、湖南南部、四川中部、山东东部是梁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5.4%,梁姓453万,约占梁姓总人口的45%。O型168万,A型126万,B型124万,AB型35万。
  其他广大地区是梁姓密度比较低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4.6%,梁姓555万,约占梁姓总人口的55%。O型176万,A型159万,B型167万,AB型53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