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华南南部黄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40
颗粒名称:
华南南部黄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463-467
摘要:
华南南部黄姓历史概括了黄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黄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黄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黄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在两广地区最有影响。黄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2.2%,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黄的人至少有22个,总人口大约在2700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南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黄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在两广地区最有影响。黄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2.2%,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黄的人至少有22个,总人口大约在270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黄姓历代名人613名,占名人总数的1.3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二位;黄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排在第九位;黄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6%,排在第十一位。
具有辉煌家世的黄姓子孙在历史中表现得十分出色,自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始,名臣武将不乏于各朝:秦末名士黄石公,西汉建成侯黄霸,东汉名臣黄香,三国名将黄忠、黄盖,唐朝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五代画家黄居寀、黄筌,宋朝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元朝纺织家黄道婆、画家黄公望,明朝名学者黄绾、黄道周,明清之际思想家兼史学家黄宗羲,清朝经学家黄以周、围棋国手黄龙士、画家黄慎、篆刻家黄易,诗人黄景仁、诗人兼政治家黄遵宪,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作曲家黄自、音韵训诂学家黄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黄克诚、画家黄胄、黄宾虹、胸外科专家黄家驷、天文学家黄授书、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指挥家黄贻钧。
黄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黄姓主要有两大来源:嬴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嬴姓。4000多年前的炎黄时期,在中国华北燕山山脉一带活跃着一支部落,史称东夷。东夷族人崇拜鸟,以鸟为图腾,并以鸟为氏族徽记,鸟名为氏族名称,进一步发展为官名和姓氏。当时的东夷部落中已经存在9支强盛的氏族,史书中有时称为“九夷”,其中的一支名黄夷,崇拜黄莺。黄夷人也称黄人、黄族,初居于燕山南,虞舜时期称为古幽州。后来,黄人向东南迁徙,一直活跃在河北东南和山东东北部地区,至今在这片土地上仍能找到黄人的足迹,如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束鹿县的黄丘、山东黄县东的黄城集、荣城东南的黄山、济南西南的黄山等等。
黄姓出自嬴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嬴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以嬴为姓。少昊之子皋陶在尧舜时代掌管刑法和司法,其族以偃为姓,为燕氏族的另一大系。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继承燕氏族的嬴姓。山东莱芜西南是古嬴地,南临嬴水,是东夷族中以鸟为图腾的嬴姓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区。黄人是东夷嬴姓部落的一支,随着东夷部落的强大和主宰中原,黄人也一路迁徙到河南黄水两岸地区,即今河南新郑和密县一带。在夏朝,黄人的一支从河南黄水迁到汾川,即今山西绛县西洮水北岸的横水,建立了黄国。直到春秋初黄国为晋国所灭,子孙以黄为氏。这是中国最早的黄姓,但这支黄姓的后裔衰弱,在史书上仅出现过晋大夫黄渊一人,后代默默无闻。
在河南的黄人继续向南方迁移。大约在商朝中期,黄人在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建立了另一个黄国,古城在今河南潢川县西隆古。这支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俗,进入周朝成为子爵诸侯,周旋于南方楚国和北方鲁国之间。春秋时公元前648年夏,楚成王灭了黄国,黄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族人很快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蔓延开来。此支黄姓有3300多年的历史,普遍使用黄姓是在国亡之后,这也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楚考烈王时代,黄国后裔黄歇任楚相,开基于江夏,封为春申君,封地在黄国古城,河南潢川县直到清朝仍称春申镇。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当然,黄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如汉晋时期的匈奴屠各部人、唐朝的突厥突骑施部人、邕管蛮人、广西的乌浒人、金代的女真人和清朝的满洲八旗诸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成汉族。
历史上黄姓的分布和迁移
战国、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著名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邵武黄氏。很快子孙就分散到东南沿海地区和广东。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当地的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天壮族及湘黔地区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黄姓进入台湾地区是在明末时期。
由于黄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相对要轻些,在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黄姓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黄姓大约有12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王、李、张、赵、刘、陈、杨、吴之后,为宋朝第九大姓。黄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占江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弱;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黄姓大约有2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强,为明朝第七大姓。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黄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黄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83%,净增加了10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仍集中于江西(23.8%)、福建(15.8%)两省,这两省黄姓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广东(10.5%)、广西(10.1%)、浙江(9.8%),这三省的黄姓又集中了30%。江西仍为黄姓第一大省,约占江西总人口的4%。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黄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黄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四川黄姓人口减少了50%。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闽粤桂两大块黄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东南部转向南部。
当代黄姓的人口已达到26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黄姓人口由220万激增到2676万,增长了12倍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黄姓人口的增加速度接近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黄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这五省又集中了28%。广东为当代黄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黄姓总人口的19.5%,占省总人口的6.9%。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长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黄姓高聚集区。其次,四川东南部,湖南东部和江西南部形成两大块次高密度的黄姓区。在近600年期间,黄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
当代黄姓的分布频率
黄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广东中部、湖南东部、江西南部、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达到8.7人以上,尤其在广东的潮州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在17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1人以上。黄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1.3.1A)表明:密度最高的(8.7-21人/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5.7%,黄姓人口大约567万;2.9-8.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7.9%,黄姓人口大约1435万;不足2.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6.4%,黄姓人口大约596万。
黄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1.3.1B)表明:黄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黄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广西的桂林和钦州地区、广东的雷州半岛的比例高达8.4%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1.6%;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
血型分布特征
黄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925万,占34.6%;A型788万,占29.4%;B型735万,占27.5%;AB型228万,占8.5%。黄姓总人口2676万。
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是黄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1.6%,黄姓742万,约占黄姓总人口的27.7%。O型295万,A型213万,B型184万,AB型50万。
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地区是黄姓常见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2.6%,黄姓1139万,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6%。O型388万,A型351万,B型302万,AB型98万。
其他地区是黄姓人口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65.8%,黄姓795万,约占黄姓总人口的29.7%。O型242万,A型224万,B型249万,AB型80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