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35
颗粒名称: 郑姓的起源与演变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459-460
摘要: 郑姓的起源与演变概括了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姜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出自子姓,第二支出自姜姓,第三支源出姬姓,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
关键词: 姓氏 华南东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子姓、姜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子姓。子姓郑氏出自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奠、郑古为一字,奠国即郑国,子奠亦称王子郑。子姓郑国最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郑,今河南濮阳西南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周、羌之敌,西迁到商朝西疆的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子姓郑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这支最古老的郑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
  第二支出自姜姓。姜姓郑氏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阳。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这支姜姓郑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郑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了。
  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不久,犬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南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宋之间。姬姓郑氏有2800多年的历史,国亡之后始普遍使用郑姓,这也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郑姓家系比较单纯,直到宋朝前没有发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后在郑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国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汉姓郑,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郑佳氏等氏族均改汉姓郑。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后逐渐被同化为当地的汉民。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