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华南东南部陈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24
颗粒名称:
华南东南部陈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450-454
摘要:
华南东南部陈姓历史概括了陈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陈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陈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陈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广东、福建、台湾地区最有影响。陈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5.4%,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陈的人至少有54个,总人口大约在5400多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南东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陈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广东、福建、台湾地区最有影响。陈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5.4%,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陈的人至少有54个,总人口大约在5400多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陈姓历代名人1218名,占名人总数的2.6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位;陈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3.94%,排在第五位;陈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4.4%,排在第三位。
陈姓人才辈出,彪炳于史册的人物数不胜数: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东汉法学家陈宠、大臣陈藩、文学家陈琳,唐朝诗人陈陶,南宋思想家兼文学家陈亮,元末割据江南称帝的陈友谅,明朝画家陈洪绶、文学家兼书画家陈继儒,清朝名将陈化成、医学家陈修园、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清末名臣陈宝琛,国民党名将陈诚、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学者陈寅恪、陈述、陈垣、昆虫学家陈世骧、植物学家陈焕镛。
陈姓的起源与演变
相传黄帝与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嚣、龙苗。昌意之孙为高阳氏颛顼,接黄帝之位;玄嚣之孙为高辛氏帝喾,继颛顼为帝;龙苗之后南移为南蛮之祖。帝喾娶陈锋氏之女,生子放勋。放勋继位后称尧,尧传位与舜。舜的部落居于山西永济蒲州镇南的妫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妫。公元前2070年,禹继舜而建立了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古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后称虞国。现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有商均的墓地。居于妫水旁虞乡的舜的后裔虞遂,被夏王远封于遂,故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古城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为帝尧的母亲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妫姓陈国诞生于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国势和地位仅次于“五霸”,东周之后国势急剧衰落,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楚惠王最终灭了陈国。陈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河南淮阳是陈姓的发源地,至今淮阳仍冠有“老陈户”的别称。陈姓得姓由商朝的陈国算起,至少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国亡之后,普遍使用陈姓的历史也有2400多年。
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以后,陈完后裔世代为齐相重臣。公元前410年,裔孙悼子建立田齐,公元前378年姜姓齐国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田姓齐国,统一中国。齐王田建的第三子田轸,在齐国亡国之前投奔了楚国,出任楚相令尹,封为颍川侯,封地在今河南长葛市北,并恢复陈姓,陈轸是颍川陈姓的始祖。这支陈姓成为当代陈姓中最重要、最大的支派。颍川派后裔东汉名臣陈宸的故居在河南长葛东古桥乡陈故村,2000年来没改过村名。
历史上陈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迂回迁移的地区。同时,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到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宸的后裔。陈宸十世孙陈霸先,在南京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对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洋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大批中原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
由于陈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对陈姓的伤害相对要轻。陈姓在宋初由福建大批迁入广东的潮州和梅州地区,北宋末年,河南陈姓南逃抵广东南雄,由此向广东各地散移。在宋、元、明时期,陈姓在南方得到了稳定的发展,陈姓在赣浙闽粤湘五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当然,陈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如汉晋时期的匈奴人、北魏时期的鲜卑人、金代的女真人和清朝的满洲八旗诸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成汉族。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9%,排在王、李、张、赵、刘之后,为宋朝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20.8%,占福建总人口的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这四省陈姓大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广东、江苏、湖南,这四省的陈姓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闽粤赣湘、苏浙、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陈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强,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陈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40%,净增加了12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9.8%)、江苏(13.4%)、江西(11.3%)、福建(11%),这四省陈姓大约占陈姓总人口的55.4%;其次分布于广东(9%)、安徽(5.4%)、山东(5.4%)、湖南(4.7%),这四省的陈姓又集中了24.6%。浙江为陈姓第一大省,占浙江总人口的5.5%。东南和两广地区的陈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而宋朝的陈姓大省四川陈姓人口却减少了70%,西南和西北地区仍旧是陈姓分布最少的地方。宋、元、明期间,陈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陈姓人口主要向广东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皖鲁、赣闽粤湘两大块陈姓人口聚集地区,陈姓聚集重心开始裂解,向东、向南分离。
当代陈姓的人口已达到5436万,为全国第五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4.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陈姓人口由420万激增到5400万,增长了近13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陈姓人口的增加速度接近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陈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福建三省,大约占陈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广东为当代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14.7%,占省总人口的10.5%。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福建(14%)和台湾(12.2%)。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陈姓、以南多陈姓的分布局面。长江以南形成了粤闽和浙苏两个陈姓高聚集中心,然后向西梯度地减少,形成长江流域陈姓分布区。北方地区形成河南山东经渤海连接东北三省的陈姓分布带。
在近600年期间,陈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下游的陈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
当代陈姓的分布频率
陈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福建、江浙、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陈姓人口达到15.2人以上,尤其在闽粤的漳州和潮州地区、上海、浙江东北,每平方公里的陈姓人口在23人以上。陈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1.2.1A)表明:密度最高的(15.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5.6%,陈姓人口大约947万;11.4-15.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7%,陈姓人口大约1024万;3.8-11.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9%,陈姓人口大约2935万;不足3.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4.8%,陈姓人口大约529万。
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1.2.1B)表明:陈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台湾、福建东南,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1.4%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0.9%。然后,向西北方向比例逐渐地减少,在东起浙江东部向西南至广东南部宽100公里的地带上,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5%-11.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1%。再向西北,在东起浙江杭州湾向西南至广东雷州半岛前宽120-200公里的地带上,此比例在7.6%-9.5%,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再向西北,在东起江苏南部向西南至广东雷州半岛直至海南宽200-300公里的地带上,此比例在5.7%-7.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在东起江苏北部向西至四川盆地、云南东部,向南至广西的广阔地带上,此比例在3.8%-5.7%,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6.1%。云南西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陕甘宁、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三省、新疆西北,此比例在1.9%-3.8%,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0.7%。青海湖以西、山西北部、河北西北、内蒙古大部,此比例在1.9%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4.7%,其中比例在1%以下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2%。
血型分布特征
陈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822万,占33.5%;A型1582万,占29.1%;B型1548万,占28.5%;AB型484万,占8.9%。陈姓总人口5436万。
粤琼闽浙台、桂东、湘南、赣南赣东、苏南等地区是陈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8.5%,陈姓1130万,约占陈姓总人口的20.8%。()型441万,A型326万,B型284万,AB型79万。
川黔鄂、皖豫鲁、滇东、桂西、湘北、赣北、苏北、陕甘宁大部、晋南、河北大部、内蒙古东部、东北三省是陈姓常见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6.8%,陈姓3712万,约占陈姓总人口的68.3%。O型1202万,A型1092万,B型1073万,AB型345万。
青海湖以西、华北西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是陈姓人口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3.2%,陈姓594万,约占陈姓总人口的10.9%。O型179万,A型164万,B型191万,AB型60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