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龚姓的来源和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12
颗粒名称:
龚姓的来源和演变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440-441
摘要:
龚姓的来源和演变概括了构成当代汉族龚姓主要有四大支:共工氏、偃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源出共工氏,第二支出自偃姓,第三支系自姬姓,第四支出自外族。
关键词:
姓氏
华中西部
分布规律
内容
构成当代汉族龚姓主要有四大支:共工氏、偃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共工氏。共工氏是上古伏羲氏时代已经存在的古部落,神农氏炎帝时代居于江淮之间,其部落首领一直称为共工。相传共工曾为伏羲氏的上相,为黄帝时大臣,司水土,一度与颛顼帝争夺帝位,帝喾时部落首领共工被诛杀,尧帝时为大臣,授工师之职,尧舜时代与〓兜、三苗、鲧并称“四凶”,在舜帝时代被逐出中原至幽州。共工氏在夏朝之前是一支十分强大的部落,共工氏之后有共氏。古代共、恭、龚三字通用,龚氏即共氏。一说,共氏之后分为两支,一支以共工氏属五行中之水,加水为洪姓;另一支因黄帝时的共工氏之子句龙,继承父职,为黄帝之土正,管理土地,其后因避难,遂在共字上加龙字遂为龚氏。总而言之,龚姓来自共姓,共姓的渊源之一出自共工氏。
第二支出自偃姓。金天少昊氏之后皋陶,尧舜时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舜赐姓偃氏。皋陶后裔在商朝被封有阮、徂、共等小国,共国亦作恭国,侯爵,在今甘肃泾川北,商末为周文王所灭,共人归周。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异姓诸侯国中有共伯国,位于今河南辉县,伯爵,偃姓,皋陶的后裔,不久为卫国所并,成为卫国之邑。两共国国亡之后,子孙均以国为氏,共姓后来改为龚姓。殷墟卜辞中所见的地名中有龚,即河南辉县的共伯国。古代共、恭、龚三字通用,在先秦时期多以共为正字,少见恭字,罕见龚字。龚、共实为同一国、同一姓。
第三支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之太子申生,号恭君,谥恭,恭也作共,其后有共氏,晋大夫共华、共赐均为其后。又春秋时郑太叔,亦称共叔段,出奔共,即古共伯国,其后也为共氏。此两支均为姬姓,后也改为龚姓。
第四支出自外族。外族融入龚姓中的事件最为重要的是发生在巴蜀,西汉初巴郡板楯蛮七大姓中有龚姓,龚姓族居于今重庆市酉阳县西北的龚滩。西汉荆州刺史龚荣、巴郡太守龚扬均为板楯蛮之族。在秦汉时期,在巴郡地区存在多个民族,其中有共族,也称共蛮,板楯蛮中的大姓龚族似出于共蛮。夏商时期,在今重庆市巴南区有恭国,也称共国,其后裔或为秦汉时期的巴郡蛮的共族。板楯蛮除一部分发展为今天的湘鄂西部的土家族外,其余不久都成为当地的汉族,四川地区多龚姓与板楯蛮的龚姓有关。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