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东部黎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680
颗粒名称: 华中东部黎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14-417
摘要: 华中东部黎姓历史概括了黎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黎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黎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黎姓是中国一百个大姓之一,尤在粤湘赣琼四省最为注目。黎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18%,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黎的人至少有18个,总人口大约近200多万。
关键词: 姓氏 华中东部 分布规律

内容

黎姓是中国一百个大姓之一,尤在粤湘赣琼四省最为注目。黎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18%,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黎的人至少有18个,总人口大约近200多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黎姓历代名人52名,占名人总数的0.1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四十九位;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二位;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七十六位。
  历史上黎姓主要的人物有:春秋齐大夫黎弥且,战国梁相黎顼,汉朝软侯黎朱苍,南北朝南齐大将永乐侯黎侨、北魏鹰扬将军黎嶷、北周车骑大将军黎景熙,唐朝京兆尹黎干,五代后周太子太傅黎清泰,元朝甘泉令黎公真,明朝诗人兼书画家黎民怀,清朝诗人兼画家黎简、外交家黎庶昌,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当代淡水藻类学家黎尚豪、历史学家黎澍、语言学家黎锦熙。
  黎姓的起源与演变
  构成汉族黎姓主要有三大来源:祝融氏黎、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为祝融氏黎之后。相传5000年之前黄帝时代,黄帝族为华夏部落联盟之主,统治着中原地区。我国东南方活跃着一支东夷、华夏、南蛮混合的九黎部落,后为黄帝部落击败,黄帝之孙颛顼氏之裔祝融氏黎统治了九黎。也有说祝融氏黎出自炎帝,姜姓。祝融氏是古代掌管火种的部落首领,在黄帝和炎帝时代都有这个重要官职,因此,黄帝系和炎帝系的祝融氏后裔基本上混在一起。后来,一部分祝融氏后裔以黎为首,脱离了华夏部落联盟,加入到九黎三苗部落联盟之中。经历了尧舜禹的几次大征讨,九黎三苗屈服于华夏,九黎南避于江汉之间,一部分随三苗西窜。其中有一部分黎人留居中原,到商朝时称为黎方,这是一支祝融氏黎后裔所建立的方国。商朝后期武丁时代(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2年在位),商灭黎方,封子姓黎于此。
  商朝末,周武王灭子姓黎国,再封黄帝之裔祝融氏黎的后代,侯爵。春秋中期,赤狄潞子国占据黎国,黎国国君黎庄公逃奔卫国,居于山东范县的黎侯城。公元前594年,晋国灭潞,复立黎侯国,北迁于黎城。春秋末黎国归入晋国,黎国臣民以国名为氏,并分散于各地。祝融氏黎的黎氏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为子姓黎氏。商王武丁封其儿子于黎,以统治原祝融氏黎的黎人,侯爵国,古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商朝末,周武王灭黎国,黎人分散于各地。子姓黎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黎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在尧舜夏商时的九黎三苗与祝融氏黎早已混淆。西周春秋之际,九黎族的后代分三支南迁,东支从洞庭、彭蠡之间迁入江西,西支由汉水西入四川,中支则沿湘、资、沅、澧而上,进入湖南、贵州、广西和越南,与当地土著混居,至今这些地区的地名多带黎字,应与黎人南下有关。先秦时期,黎姓的主力基本上已经离开了北方,到了唐宋时代,由于南方土著绝大多数融入了汉族,明清时期南方土著融入汉族的速度更是加快,黎姓的队伍也不断地扩大,黎姓成为南方大姓。北方流入黎姓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南北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素黎氏族为黎姓,其族遂成为河南黎姓汉族。清满洲八旗中也有黎姓,满族黎姓可能来自于汉族。
  历史上黎姓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约占湖南总人口的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黎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2%,净增加了11万。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25%),这两省黎姓人口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余年,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
  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达216万,排在第九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黎姓人口由20万增到近216万,人口增长近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黎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两省,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广西、四川,这四省又集中了31%。湖南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32%,为黎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1%。形成了湘粤赣地区黎姓聚集中心。在近600年间,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黎姓人群出现了向华中、华北地区的回迁,但向南迁移仍是主流。
  当代黎姓的分布频率
  黎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是在湘粤赣、桂东、闽浙西部、皖鄂南部、川甘青交界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黎姓人口在0.45人以上,湘粤赣交会地区密度最高,有的地区高达2.25人以上。黎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0.2.11A)表明:密度最高的(0.4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4.8%,黎姓人口大约143万;不足0.4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5.2%,黎姓人口大约73万。
  黎姓分布较广,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0.2.11B)表明:黎姓在湘粤赣桂琼五省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黎姓在海南、湘粤赣交会地区、广东中部、甘肃南端,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76%以上,特别在海南南部,比率达到1%-1.5%,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湘赣桂闽大部、黔东、鄂皖南部、川甘青交界地区,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9%-0.7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2%;其他广大地区,黎姓比例不足0.19%,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84.4%,其中比例不足0.1%的地区约占了70%。
  血型分布特征
  黎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77.7万,占36%;A型64.1万,占29.7%;B型56.8万,占26.3%;AB型17.4万,占8%。黎姓总人口216万。
  湘粤赣、桂东、闽浙西部、皖鄂南部、川甘青交界地区是黎姓人口集中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8%,黎姓143万,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6.2%。0型53.7万,A型42.4万,B型36.2万,AB型10.7万。
  其他地区为黎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5.2%,黎姓73万,约占黎姓总人口的33.8%。O型24万,A型21.7万,B型20.6万,AB型6.7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