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熊姓的分布和迁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652
颗粒名称: 历史上熊姓的分布和迁移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91-392
摘要: 历史上熊姓的分布和迁移概括了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当代熊姓的人口已达384万,为全国第六十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万激增到380余万,达14倍之多。
关键词: 姓氏 华中东部 分布规律

内容

先秦时期,熊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区。秦汉时,熊姓的足迹已北达河南,东北进山东,东到江苏、浙江,西北至陕西秦岭以南,西抵川东,西南直入云南和广西,南临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熊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江西为熊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熊姓总人口的38%,占江西总人口的0.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湖南,这三省熊姓占熊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区。全国形成了赣闽湘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熊姓大约有2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熊姓人口总增加率为350%,净增加了21万。这个数字可能有较大的偏差,估计宋朝的样本中熊姓样本过于偏少。江西仍为熊姓第一大省,约占熊姓总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21%)、四川(11%)三省,这三省熊姓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这两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熊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由于熊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进入江南地区,中国北方的数次战乱对熊姓的伤害相对要轻。南方熊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赣鄂川的熊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熊姓的人口已达384万,为全国第六十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熊姓人口由27万激增到380余万,达14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熊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熊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西、四川、湖南、贵州五省,大约占熊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江苏、福建、广西,这三省又集中了21%。湖北居住了熊姓总人口的23%,为熊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鄂赣川湘黔的长江中上游的熊姓高比率分布带。在近600年间,熊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西部、华中的回迁成为熊姓迁移的主流。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