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东部傅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630
颗粒名称: 华中东部傅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374-377
摘要: 华中东部傅姓历史概括了傅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傅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傅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傅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大姓之一,尤其在山东、湖南、云南地区中最有影响。傅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51%,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傅的人至少有51个,总人口大约在610余万。
关键词: 姓氏 华中东部 分布规律

内容

傅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大姓之一,尤其在山东、湖南、云南地区中最有影响。傅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51%,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傅的人至少有51个,总人口大约在61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傅姓历代名人179名,占名人总数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八位;傅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7%,排在并列第六十一位;傅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3%,排在并列第六十一位。
  历史上傅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郑国大夫傅瑕,西汉大司马傅喜,东汉文学家傅毅,三国魏哲学家傅嘏,西晋哲学家兼文学家傅玄,唐朝学者傅奕、武则天时宰相傅游艺,北宋律博士傅霖,明朝名将傅友德,明清之际思想家傅山,清朝工部尚书傅维鳞、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民国藏书家兼校勘家傅增湘,当代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暲、共和国上将傅钟、傅秋涛、政协副主席傅作义、化学家傅鹰、历史学家傅衣凌、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傅抱石、语言学家傅懋勣、文学翻译家傅雷。
  傅姓的起源与演变
  傅姓起源主要有三大支系:妫姓、狸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妫姓。舜的部落居于山西永济蒲州镇南的妫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妫。舜的后裔被封在傅,古傅国在山西平陆东。进入夏朝以后,其地被夏王封给了尧的后裔,古傅国远封傅阳,今山东枣庄南,其后以国为氏。
  妫姓傅氏的后裔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后来淹没于狸姓傅氏之中,但妫姓傅氏是中国最早的傅姓,其历史至少有4000年以上。
  第二支出自狸姓。帝尧之后应是祁姓。帝尧子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舜继承尧的帝位,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古城在今湖北房县,别为狸姓。进入夏朝后,夏王封尧的后裔、丹朱之裔狸大由于傅,即古傅国之地(今山西平陆东),子孙遂以邑为氏有傅氏。傅人历舜、夏、商千年,虽为族姓已久,特少显者。到商朝后期商王武丁时代,傅姓中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傅说,武丁任其为相,国家得以大治,武丁也被后人誉为商朝的“中兴明主”。从此以后,傅姓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繁衍开来,最终发展为当代中国百家大姓之一。狸姓傅氏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
  第三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汉、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替换,外族大批入关,民众四处避难,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傅姓中也同样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事件有:东汉牂牁傅氏是夜郎族中的大姓,巴郡太守傅宝,也是夜郎族人,东汉时蜀郡西羌族中也有傅氏,到了南北朝后这些夜郎族人都成为蜀中汉人,今西南地区多傅姓与此有关。之后外族加入汉族傅姓的事件几乎没有再发生,直到清朝满洲八旗的傅佳氏族集体改姓傅,再一次演义了外族遗传基因的流入事件。
  历史上傅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傅姓悄悄地活动于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狭小的地区。到了秦汉之际,傅宽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汉丞相,傅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汉化,傅姓在汉朝已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至西晋时,傅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进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随中原南下移民潮进入福建。明朝时傅姓已分布于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傅姓大约有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傅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0%,占江西省总人口的0.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17.3%)、河北(16.9%)、福建(10.5%)、河南(10.5%),这五省傅姓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西等地。全国形成了南方赣闽、北部鲁冀豫两大傅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傅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列为第五十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傅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傅姓人口总增加率为50%,净增加了15万。明朝时期,江西为傅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4%,占省总人口的1.1%。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11%)两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9.4%)、福建(6.3%)、湖北(5.1%)、河南(5%),这四省的傅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余年,傅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山东两块傅姓人口聚集地区,全国重心已由北向东南漂移。
  当代傅姓的人口已达614万,为全国第三十六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1%。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傅姓人口由44万增到614万,大约14倍。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傅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13%)、湖南(11.5%)两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4.5%;其次分布于云南(9.1%)、安徽(8.1%)、浙江(6.3%)、福建(6.2%)、江西(6.1%)、四川(5.6%)、河北(5.1%),七省的傅姓又集中了46.5%。山东为傅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0.8%。全国形成了北山东、南湖南、西南云南三块傅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傅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民流。
  当代傅姓的分布频率
  傅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鲁苏皖赣四省大部、闽西、湘东、滇西南、辽西、黑龙江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傅姓人口达到1.5人以上,中心地区最高达到3人以上。傅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0.2.1A)表明:密度最高的(1.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0.5%,傅姓人口大约189.7万;0.5-1.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7.5%,傅姓人口大约337.5万;不足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傅姓人口大约86.8万。
  傅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傅姓在云南是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傅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0.2.1B)表明:在云南大部、四川西南、贵州西北、湖南大部、江西、福建西部、浙江西部、江苏北部、山东中部、河北东部、黑龙江东部、陕甘川交汇地区,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云南西南地区高达1.8%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在四川大部、陕甘宁南部、湖北、湖南西部、广东东部、闽浙东部、皖苏、鲁东和鲁西、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东北大部地区,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4%;其他地区,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3.6%,其中比例不足0.2%的占了国土面积的30%。
  血型分布特征
  傅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99万,占32.4%;A型178万,占29%;B型180万,占29.3%;AB型57万,占9.3%。傅姓总人口614万。
  鲁苏皖赣四省大部、闽西、湘东、滇西南、辽西、黑龙江东部地区是傅姓人口最密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0.5%,傅姓189.7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30.9%。O型61.8万,A型55.5万,B型54.9万,AB型17.5万。
  四川、贵州、湖北、云南中部、广东中部、陕甘宁南部、河南大部、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吉黑中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7.5%,傅姓337.5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55%。O型109.9万,A型98万,B型98.5万,AB型31.1万。
  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2%,傅姓86.8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14.1%。O型27.3万,A型24.5万,B型26.6万,AB型8.4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