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西北东部段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617
颗粒名称:
西北东部段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364-367
摘要:
西北东部段姓历史概括了段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段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段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段姓是中国一百个大姓氏之一,在川滇、晋冀地区有一定的优势。段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3%,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段的人至少有23个,总人口大约在280万。
关键词:
姓氏
西南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段姓是中国一百个大姓氏之一,在川滇、晋冀地区有一定的优势。段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3%,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段的人至少有23个,总人口大约在28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段姓历代名人85名,占名人总数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一位;段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一位;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
历史上段姓重要人物有:西汉名将段会宗,西晋辽西公段务尘,唐朝大将段志玄、文学家段成式、宰相段文昌,五代后晋大理国君主段思平,北宋金国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清朝文字训诂学家兼经学家段玉裁,民国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
段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段姓来源主要有三大支:姬姓、嬴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自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之后为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之后为郑庄公,庄公之弟叔段初封京,封地在今河南荥阳京襄村,号太叔,称京城太叔,或称太叔段。公元前722年,太叔段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北渡黄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共叔段之子共仲为侯氏。其中一支后裔以共叔段的字为氏。这支姬姓段氏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系出嬴姓。高阳氏颛顼的后裔皋陶,嬴姓。皋陶氏族的首领在尧舜时代世为大理官,即刑官。夏朝时其后裔以官名为氏,有理氏。商末大臣理征被害,其妻携幼子理利贞出逃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靠树上的果子(木子)才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春秋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的鼻祖李耳(即老子)是理利贞的后裔。春秋时老子之裔孙李宗为鲁国大夫,先食采于段,今山东济南历城西的段店,后封于干,今山东冠县北的干集,其子孙遂以二封地名合为段干氏。至魏文侯时段干木之子段隐如改单姓为段,嬴姓段氏的历史有24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汉朝之前,一支姬姓段氏北迁入鲜卑,居辽西徒河,与鲜卑人融合而成为段部。两晋南北朝时,一直活跃于华北地区,隋唐之际整个部落融入汉族。甘肃武威的一支段姓南下进入云南大理地区,到五代后晋时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后裔除一部分成为今天的白族先祖外,其余均逐渐融入汉族。这是中国姓氏演化过程中,先夷化后汉化的典型事件。西南汉族多段姓正是这个原因。
历史上段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发源于河南的段姓,随后向北方的河北,东北的山东、辽宁扩散。秦汉时期,段姓主要向西北的陕西、甘肃移民,随后南下入四川,进而上云南。东晋南北朝时,段姓移民湖北、江西,随后散播到安徽、江苏、浙江。唐朝时期,段姓已经出现在长江南面的湖南。宋朝时,段姓进入了福建。明朝时段姓已经分布到大江南北。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段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五位。段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段姓总人口的26%,占山西总人口的0.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江西、湖南,这四省段姓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广东,这三省的段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以北部晋豫、南面赣湘两块段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段姓大约有19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1%,排在第九十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段姓人口增长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纯增长率为58%,净增加了7万。山西为段姓第一大省,约占段姓总人口的2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云南(10.6%)、甘肃(10.1%),这三省段姓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湖南、陕西,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余年,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北部和西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西北部晋秦陇、西南川、东南苏三大块段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段姓的人口已达276万,为全国第八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段姓人口由19万激增到276万,近14倍多,而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段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以来段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河北三省,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云南、安徽、湖北,这三省的段姓又集中了22%。四川居住了段姓总人口的23%,为段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0.5%。全国形成了西南川滇、北部晋豫两块高比率段姓区域。在宋以后的600余年间,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继续向西部迁移,同时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
当代段姓的分布频率
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川滇大部、黔西北、晋冀大部、陕北、内蒙古中部和东端、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每平方公里的段姓人口达到0.6人以上,川东、晋北、吉西的中心高达1.8.人以上。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9.2.8A)表明:密度最高的(0.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4.4%,段姓人口大约114.6万;0.3-0.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6.3%,段姓人口大约110.2万;不足0.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9.3%,段姓人口大约51.2万。
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9.2.8B)表明:段姓主要分布在川滇和华北北部地区。段姓在云南、四川东部、贵州西北、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大部、内蒙古中部、吉林西北端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4%以上,有的达到1%以上,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四川西部、贵州中部、陕甘南部、宁夏、鄂豫大部、山东西部、河北东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西南地区,段姓在人群中的比例在0.17%-0.34%,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9%;其余地区段姓人口比较少,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34%,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5.1%,其中比例在0.1%以下的占国土面积的45%。
血型分布特征
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88.3万,占32%;A型79.4万,占28.8%;B型82.3万,占29.8%;AB型26万,占9.4%。段姓总人口276万。
川滇大部、黔西北、晋冀大部、陕北、内蒙古中部和东端、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4%,段姓人口114.6万,约占全国段姓人口的41.4%。O型37.1万,A型33万,B型33.9万,AB型10.6万。
滇西北、黔中部、川西、湘赣北部、秦鄂皖大部、苏西北、鲁西、陇东南、晋南、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吉林东南、黑龙江中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6.3%,段姓人口110.2万,约占全国段姓人口的40%。O型34.9万,A型31.6万,B型33.2万,AB型10.5万。
其他地区段姓人口比较少,约占国土面积的59.3%,段姓人口51.2万,约占全国段姓人口的18.6%。O型16.3万,A型14.8万,B型15.2万,AB型4.9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