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邵姓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542
颗粒名称:
邵姓的起源与演变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00-301
摘要:
邵姓的起源与演变概括了邵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召方、姬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出于召方。第二支出自姬姓。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
关键词:
姓氏
华东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邵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召方、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于召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其子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一姓,后分两姓。这支邵姓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在陕西岐山兴起,封其庶子奭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史称召公奭。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南燕,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南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
据说,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裔中也有邵氏。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邵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发生罕见,仅在清朝时满洲八旗乌雅氏族在改汉姓时,一部分人选用了邵姓,族人后来多转化为汉族。今东北多邵姓可能与此有关。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