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华东南部钱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510
颗粒名称:
华东南部钱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276-279
摘要:
华东南部钱姓历史概括了钱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钱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钱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钱姓是中国百家大姓之一,尤盛于江浙地区。钱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钱的人至少有22个,总人口大约在260多万。
关键词:
姓氏
华东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钱姓是中国百家大姓之一,尤盛于江浙地区。钱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钱的人至少有22个,总人口大约在260多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钱姓历代名人310名,占名人总数的0.6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六位;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排在并列第四十八位;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排在第二十一位。
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钱姓家族,虽然在人口数上排在百家大姓的后排,但在人才资源占有上显示出大姓的风度,尤其在医学、科学和文学领域中表现更为突出。历代主要名人有:战国阴士钱丹,秦朝大臣钱产,西汉大臣钱林、广陵太守钱逊,南朝宋太史令钱乐之,五代吴越国君钱镠(开创了钱姓第一个王朝),唐朝诗人钱起,北宋诗人钱惟演、儿科医学家钱乙、文学家钱易,宋元之际画家钱选,明朝学者钱德洪、画家钱穀、文学家钱澄之,南明大臣钱肃乐,清朝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大昕、钱塘、钱仪吉、书画家钱沣、书法家钱坫、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当代物理学家钱三强、植物学家钱崇澍、有机化学家钱志道、化学家钱保功、经济学家钱俊瑞、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水利学家钱宁、纤维科学家钱宝钧、作家钱钟书、书画家兼篆刻家钱君匋、钱瘦铁、画家钱松喦。
钱姓的起源与演变
钱姓源出彭姓。相传黄帝与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嚣、龙苗。昌意之孙为高阳氏颛顼,接黄帝之位;玄嚣之孙为高辛氏帝喾,继颛顼为帝;龙苗之后南移为南蛮之祖。高阳氏颛顼继承帝位后,统治了中原部落,相传颛顼生二子黎和吴回,黎、吴回先后担任了祝融氏。祝融氏为上古时代掌管用火的首领之名称,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落首领。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之第三子篯,亦称彭祖,为彭姓之先祖。彭人族大势强,在夏商时代是一强大的方国,也称大彭,其中一支形成了彭国。彭的祖先源于西方的陕西,到了夏朝,彭国地处夏的正东,进入商朝时,彭国已迁移到今河南原阳地区,随后向东扩展,进入了山东济宁地区,不久南下到徐州,史称彭城。商朝后期,彭国衰落,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灭彭国,之后有彭氏。大彭氏的后裔彭孚在周朝的钱府担任上士,经理财政。彭孚的后代遂以官名为氏。陕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镐京之地,也是钱氏的发源之地,钱姓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
我国的钱姓血脉一直比较单一,很少发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在元、明、清时,开始发生了与周边民族混合的现象。明清云南地区的哈尼族中钱姓土司是来自临安的钱姓汉族,其后裔一直至今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影响,清朝吉林钱姓满洲人也许也是出自汉人。同样,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长期混居,造成其中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汉化。
历史上钱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钱姓表现不明朗。秦汉时期,钱姓在江苏徐州一带静静地发展起来,三国时,钱姓已经遍布了江苏、浙江和安徽。晋朝时江西成为钱姓的另一重要的基地。唐朝之前,钱姓已经分布到中原和长江南北。钱姓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唐宋之际,钱镠在临安称帝,即在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吴越国,传五主,割据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达86年,钱镠的子孙分封到各地,子孙很快在江浙地区繁衍。尤其是吴越国平稳地降宋,不仅使钱姓子孙未遭战争屠杀,反而钱姓人士可以入仕宋朝,尤其在南宋时期,其人口在祖国东南地区增加快速。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足以证明钱姓的影响和社会地位。不久钱姓进入了闽粤地区,清初涉足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钱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排在第四十九位。浙江为钱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钱姓总人口的24%,占浙江总人口的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钱姓占钱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陕西,这五省的钱姓又集中了33%。形成了鲁浙苏东南沿海密集钱姓区,以及沿长江的江北钱姓重要分布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钱姓大约有5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57%,为明朝第三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多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钱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多年中钱姓人口纯增加率为51%,净增加了18万。浙江仍为钱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钱姓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30%)、江西(8%),这三省钱姓大约占钱姓总人口的8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钱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江浙赣钱姓人口聚集中心。
当代钱姓的人口已达264万,排在第八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钱姓人口由53万增到264万,达5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至今约1000年钱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四省市,大约占钱姓总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安徽、河北、湖北,这三省又集中了24%。江苏居住了钱姓总人口的17%,为钱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0.6%。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高比率的钱姓区。在明以来近600年间,钱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虽存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情况,但向东南和南方的移民仍是主流。
当代钱姓的分布频率
钱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公里的钱姓人口达到1.8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4人以上。其次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安徽大部、浙江、江西东北、广东中西部、湖北南部、河北南部、吉林东部、云南西南端,每平方公里的钱姓人口达到0.6-1.8人。钱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7.2.13A)表明:密度最高的(1.8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钱姓人口大约47万;0.6-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6%,钱姓人口大约66万;不足0.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0.6%,钱姓人口大约151万。钱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钱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7.2.13B)表明:钱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钱姓在长江三角洲,广东北部、云南西南、内蒙古东北角,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0.39%以上,尤其在上海,达到0.78%,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1%;江苏北部、安徽西部、湖北南部、山东中部、河北南部、山西东部、吉林东部、广东大部、云南东部、湖南南部、广西东部、江西南部和北部、福建北部,钱姓频率在0.13%-0.39%,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2%;其他广大地区,钱姓频率不足0.13%,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76.7%,其中频率在0.1%以下的地区占52%。
血型分布特征
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88.2万,占33.4%;A型76.6万,占29%;B型75.6万,占28.6%;AB型23.6万,占8.9%。钱姓总人口264万。
江苏、上海、山东南部、安徽大部、浙江、江西东北、广东中西部、湖北南部、河北南部、吉林东部、云南西南端是钱姓人口集中之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9.4%,钱姓113万,约占总钱姓人口的42.8%。O型39.2万,A型33.5万,B型30.7万,AB型9.6万。
其他地区为钱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90.6%,钱姓151万,约占钱姓总人口的57.2%。O型49万,A型43.1万,B型44.9万,AB型14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