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南部江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505
颗粒名称: 华东南部江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272-275
摘要: 华东南部江姓历史概括了江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江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江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江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在广西和浙皖地区最有影响。江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江的人至少有26个,总人口大约在310万。
关键词: 姓氏 华东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江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在广西和浙皖地区最有影响。江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2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江的人至少有26个,总人口大约在31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江姓历代名人144名,占名人总数的0.3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七十一位;江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5%,排在第三十五位;江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6%,排在并列第四十七位。
  在我国众姓长河中,江姓犹如一颗星星,光彩夺目。其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值得族孙自骄自傲,尤其在文学领域和传统中医学领域中颇有影响,远远超过其在人口中所占比例上的位置。历史上江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经学博士江翁,东汉名孝子江革,南北朝梁诗人江淹、齐名士江斅、陈文学家江总,宋朝画家江参,明朝文学家江盈科、医家江时途,清朝经学家兼音韵学家江永、经学家江声、江藩、诗人江湜、音韵学家兼名中医江有诰、医家江之兰,当代法学家江庸、数学家江泽涵、作曲家江文也。
  江姓的起源与演变
  江姓出自嬴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嬴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以嬴为姓。少昊之子皋陶在尧舜时代掌管刑法和司法,其族以偃为姓,为燕氏族的另一大系统。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后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嬴”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继承燕氏族的嬴姓。山东莱芜西南是古嬴地,南临嬴水,是东夷族中以鸟为图腾的嬴姓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区。江人是东夷嬴姓部落一支,随着东夷部落的强大和主宰中原建立夏朝,江人也一路迁徙到河南江汉流域地区。早在商朝,江人在江亭,今河南正阳大林乡涂店一带建立了江国。当时江国弱小,其近邻还有息、黄、蒋、蓼、蔡诸国,其中黄国也出自嬴姓。周武王灭商后,南边的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北扩张势力,江国等小国纷纷依附于楚国,一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23年楚穆王灭了江国,国人以江为氏。江姓的历史至少有3500年以上,江国被灭后正式大批使用江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江姓的分布和迁移
  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口口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以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著姓。唐宋之际,随中原的多次南下移民潮,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时期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占江西总人口的0.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大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3%,为明朝第五十九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江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61%,净增加了15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21.7%)、江西(17.2%)、江苏(15.1%)、浙江(14.4%)、安徽(13.5%),这五省江姓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第一大省,约占福建总人口的1.5%。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大江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江姓的人口已达到313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313万,增长了近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江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至今近1000年中江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浙江、安徽三省,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北、福建,这四省又集中了31%。广西为当代江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江姓总人口的12.4%,占省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江姓,以北少江姓的分布局面。在近600年期间,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但向西南和南部地区的移动十分强劲。
  当代江姓的分布频率
  江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大部、江苏大部、安徽大部、山东东端、湖北东部、广西东端、贵州西南、四川东南、湖南西北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江姓人口达到0.9人以上,尤其在赣南、浙东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江姓人口在1.8人以上。江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7.2.12A)表明:密度最高的(0.9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1%,江姓人口大约146.7万;0.3-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0.7%,江姓人口大约113.8万;不足0.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7.2%,江姓人口大约52.5万。
  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7.2.12B)表明:江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江姓是两广地区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东部、贵州南部、云南东部、台湾、福建东部地区,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75%以上,在中心地区的比率高达1.5%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4%;在四川东南、云南中部、贵州北部、湖南、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东东部地区,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5%-0.75%,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4.8%;其他地区,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5%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78.8%,其中比例不足0.1%的占了国土面积的60%。
  血型分布特征
  江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09.6万,占35%;A型92.6万,占29.6%;B型84.5万,占27%;AB型26.3万,占8.4%。江姓总人口313万。
  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大部、江苏大部、安徽大部、山东东端、湖北东部、广西东端、云南东部、贵州西南、四川东南、湖南大部地区是江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1%,江姓146.7万,约占江姓总人口的46.8%。O型53.7万,A型43.9万,B型37.5万,AB型11.6万。
  四川大部、云南中部、贵州大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中部、台湾、海南、黑龙江东部地区是江姓比较常见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0.7%,江姓113.8万,约占江姓总人口的36.4%。O型39.8万,A型33.9万,B型30.6万,AB型9.5万。
  其他地区是江姓人口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67.2%,江姓52.5万,约占江姓总人口的16.8%。O型16.1万,A型14.8万,B型16.4万,At型5.2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