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姓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496
颗粒名称: 陆姓的起源与演变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264-265
摘要: 陆姓的起源与演变概括了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妫姓、允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源头出自黄帝之裔颛顼的后裔。第二支源头出自妫姓。第三支源头出自允姓。
关键词: 姓氏 华东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四股:颛顼、妫姓、允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头出自黄帝之裔颛顼的后裔。据说颛顼之子称,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祝融氏是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诛,其中一支融入九黎族中南迁。吴回继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氏族最早居于陕西西部秦岭北、黄河南北地区。陆终氏族是以陆螽为图腾,同时也成了氏族之名。陆螽是一种擅跳、繁殖力强,又能作食物的昆虫。陆终氏族随夏氏族东迁进入山西平陆,其中的一支再东迁到大陆(吴泽),今河南获嘉,这已经靠近了先祖颛顼之墟。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陆终氏族受商之压迫,东迁山东汶上之北的平陆,汉朝因此地置东平陆县,与山西的西平陆县相对。东平陆的一支陆终氏族又向北迁到陆乡,在今山东陵县。据甲骨文记述,商朝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在山东汶上县存在陆国,至周武王灭商后,陆终氏族所建立的陆国被鲁国所并。陆终氏之后的陆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源头出自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三支源头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成为华夏一分子。
  第四支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时期,广西古称骆越,也称陆梁之地,骆越人的后裔多以陆为姓,是壮、布依、黎等族的先民,今广西汉族、壮族多陆姓与此有关。西汉初匈奴人中有一支陆姓部落降汉入籍中原。魏晋南北朝,中原板荡,战火纷起,北方少数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陆姓中同样也发生这类事件。北魏孝文帝率领鲜卑诸族入主中原,代北99部落的姓氏全部改为汉族姓氏,与汉人混居,其中复姓步六弧氏为陆氏。从此以后,华北中原大地上的汉人无纯血系可言。明初,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托雷之六子阿里不哥,其族人因避难于湖北洪湖下新河乡,隐族埋名,遂以排行为姓,也姓陆。清朝时驻锦州的满洲八旗人中也有陆姓,此陆姓可能出自汉族,后来又变回汉族。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汉族。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