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华北中西部田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414
颗粒名称:
华北中西部田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199-202
摘要:
华北中西部田姓历史概括了田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田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田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田姓是中国八十大姓之一,在四川、豫鲁冀地区特别有影响。田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8%,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田的人至少有38个,总人口大约近460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北中西部
分布规律
内容
田姓是中国八十大姓之一,在四川、豫鲁冀地区特别有影响。田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8%,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田的人至少有38个,总人口大约近46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田姓历代名人203名,占名人总数的0.4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一位;田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九十一位;田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5%,排在第七十六位。
历史上主要的田氏名人有:战国齐国将军田忌、魏国大夫田子方、燕国侠士田光、齐相田婴、孟尝君田文,西汉丞相田千秋、田蚡、今文易学开创者田何,唐朝魏博七州节度使田承嗣,明朝文学家田汝成,清朝大臣田文镜,当代戏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地质学家田奇。
田姓的起源与演变
田姓起源主要来自三大支:官名、妫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官名。田氏之先,职赋田,因为氏。田,即甸,应是被商王派驻在商都以外的农垦的职官,卜辞中有记载。田官为商王提供谷物及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有以官为氏。春秋时晋国的田苏,宋国的田丙,鲁国的田饶,魏国的田子方,燕国的田光。这支田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以上。
第二支源出妫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舜由于生于田墟又姓姚。姚墟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近山东鄄城。姚墟盛产桃,姚人以桃树为图腾,姚以兆为姓,兆即占卜时以火灸龟甲产生裂痕如象形兆字,舜擅长占卜,故以姚为姓。姚姓是舜氏族从妫姓氏族中分离出来的分支。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夏王封舜之
子商均于虞,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又把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封于遂,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即为帝尧的母亲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根据古代谥法,“弥年寿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也就是说因长寿而誉满天下,公正诚信而深得民心。到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也称陈敬仲,因陈国发生内乱而出奔齐国,不欲称本国号,故改陈为田。妫姓田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田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田姓中也融人了南北民族的血液,互有基因的流动。田姓中融入外族血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最重要的有:西汉时武陵地区的南蛮大族田氏,不断由湖南向河北、河南迁移,在南朝和北朝时竞相招田氏大族出任太守、刺史,以对抗邻敌,南蛮田氏很快汉化为中原和华南地区的汉族;并州田氏,源出匈奴族,成为山西地区田氏的著名大族;北宋西夏国党项族也有田姓,是西北陕甘宁地区田氏的先驱;北宋金国女真族阿不哈氏族集体改为汉姓田,清朝时辽宁满洲人田姓,以及满洲八旗罕楚哈氏,田佳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田,这些族人后来多数成为东北地区的田姓汉族。
历史上田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田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秦汉两晋时,田姓已经播迁到西北地区、四川、两湖地区。唐宋时期,江南各地都有田氏的足迹。清初田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田姓大约有5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4%,排在大姓的第二十七位。田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田姓总人口的16%,占湖南总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河北、山东,这三省田姓大约占全国田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广西、广东,这五省的田姓又集中了42%。全国形成了南方湘川粤桂、北部冀鲁、西北秦陇三大块田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田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为明朝第六十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田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田姓人口净减少了25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田姓是北方地区的姓氏,自然遭到严重的冲击。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15%)、山东(15%)、河北(10%),这三省田姓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贵州(7.4%)、河南(6.2%)、甘肃(6.1%)、湖南(5.5%)、四川(5.3%)、浙江(5.1%),这六省的田姓又集中了36%。山西为田姓第一大省,占山西总人口的0.9%。宋、元、明期间600余年,田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西北、东部地区迁移。全国田姓人口的重心由南向北漂移,这是与其他姓氏的主要区别,晋冀鲁是田姓的密集地区。
当代田姓的人口已达到456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田姓人口由32万增到456万,增长了14倍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田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田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湖北、贵州,这五省又集中了33%。河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5%,占省总人口的0.51%。全国形成了以河南、四川为中心的中原豫鲁冀、四川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近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当代田姓的分布频率
田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是在四川西部、鲁冀晋宁秦豫六省、东北三省、内蒙古中部、甘肃南部和西部、皖苏北部、湖北西北、贵州北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每平方公里的田姓人口达到0.75人以上,在中心地区可达1.5人以上。田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4.8A)表明:密度最高的(0.7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9.7%,田姓人口大约294.4万;0.25-0.7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9.1%,田姓人口大约138.3万;不足0.2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2%,田姓人口大约23.3万。
田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4.8B)表明:田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四川中北、贵州南端、甘肃西北和东部、宁夏、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吉林东北、黑龙江东部、新疆西北地区,田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这一比例在1%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7.6%;在云贵川大部、湘桂西部、湖北、皖苏北部、秦豫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山东东部和西南、内蒙古西部和东部、辽宁、吉林西南、黑龙江西部地区,田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一0.5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3.5%;在其他地区此比例在0.18%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9%。
血型分布特征
田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43万,占31.4%;A型130万,占28.5%;B型139万,占30.5%;AB型44万,占9.6%。田姓总人口456万。
四川西部、鲁冀晋宁秦豫六省、东北三省、内蒙古中部、甘肃南部和西部、皖苏北部、湖北西北、贵州北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是田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9.7%,田姓294.4万,约占田姓总人口的64.6%。O型91.6万,A型82.8万,B型91.5万,AB型28.5万。
四川西南、云南东北、贵州南部、广西西北、湖北东部和西南、皖苏南部、湘赣浙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地区是田姓比较常见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9.1%,田姓138.3万,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0.3%。O型43.6万,A型40.4万,B型40.9万,AB型13.4万。
其他地区是田姓人口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1.2%,田姓23.3万,约占田姓总人口的5.1%。O型7.8万,A型6.8万,B型6.6万,AB型2.1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