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中西部赵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394
颗粒名称: 华北中西部赵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182-186
摘要: 华北中西部赵姓历史概括了赵姓的来源和演变、历史上赵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赵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赵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主要散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赵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2.3%,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人至少有23个,总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北中西部 分布规律

内容

赵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主要散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赵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2.3%,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人至少有23个,总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赵姓历代名人902名,占名人总数1.9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位;赵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82%,排在第七位;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51%,排在第十五位。
  赵姓从得姓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业,到战国时赵国成为七雄之一,赵氏子孙一直有权有势,到了宋朝赵氏达到权力顶峰。最负盛名的人物有:战国时名将赵奢、平原君赵胜,西汉名将赵充国、司法官赵禹、南越王赵佗,东汉经学家赵岐,三国名将赵云、数学家赵爽,唐朝经学家赵匡,宋朝太祖赵匡胤、名臣赵普、名相赵抃、画家赵昌、赵令穰、金石学家赵明诚,南宋宰相赵鼎、画家赵孟坚,金文学家赵秉文,宋元之际理学家赵复,元朝书画家兼篆刻家赵孟頫、科学家赵友钦,明朝文学家赵南星、医学家赵献可,清朝诗人赵执信、医学家赵学敏、史学家赵翼、篆刻家赵之谦、赵之琛,民国抗日名将赵登禹,当代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兼物理学家赵九章、植物化学家兼有机化学家赵承嘏、古生物学兼地质学家赵金科、燃料化工专家赵宗燠、结构力学专家赵飞克、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作家赵树理。
  赵姓的来源和演变
  汉族赵姓源出两大支:嬴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嬴。伯益的后裔造父在周穆王时为驾车大夫,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在赵城,即今山西洪洞县北30里。造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赵姓,造父是天下赵姓立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
  周幽王时朝纲不正,周王昏庸,造父之七代孙叔带出奔晋国。晋献公封叔带的后裔赵夙于耿,即今山西河津东南,其子赵衰受封于原,即今河南济源西北。这一时期赵氏家族在晋国地位显赫,人丁兴旺。“天有不测之风云”,在晋景公时赵氏家族遭受了一场横祸,全族被灭,只有一人漏网,即赵武。到晋平公12年(公元前546年)赵氏之冤才得以昭雪,赵武、赵鞅祖孙执掌晋国朝政大权,赵氏子孙又一次兴旺发达。当时赵氏的势力已达到山西太原与河南鹤壁之间的地区。公元前408年赵籍自称诸侯赵国,和魏、韩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传到11位国君,到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从此以后,国人普遍使用赵姓。此时,赵姓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大到陕西东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赵姓随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宋朝是赵姓得以极大发展的重要和特殊的时期,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中原人群大量南迁之后,中国的人口和政治重心第一次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300多年的大宋皇朝。从此以后,赵姓遍布长江南北、岭南各地,成为全国主要的大姓。唐朝以后才出现北方赵姓中融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有北宋的西夏党项人、金国人、犹太人,清朝八旗著族改用赵姓。南方赵姓中融入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重要的民族有苗、瑶、壮和云南的土著。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南北赵姓汉族了,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此类同化要早于南方。
  历史上赵姓的分布和迁移
  秦汉时期是赵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灭赵并迁赵国王族于西戎,赵姓始入甘肃地区。秦朝末期,赵佗割据两广和越南北部,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即今广州。直到汉武帝灭南越国,已传五代93年了。他的后代在两广和西南地区形成了赵姓的重要望族,赵佗成为岭南赵姓的始祖。西汉时期,赵姓已进入辽宁西部,经河南入安徽。东汉时期,四川、江浙等地区已有赵姓的足迹。赵姓进入福建和台湾地区分别在唐朝和明末。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赵姓大约有4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7%,排在王、李、张大姓之后,为宋朝第四大姓。赵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14.2%,占河北省总人口的9.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11.6%)、四川(11%)、山东(9.1%),这四省赵姓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南(6.9%)、江西(6.8%)、浙江(6.6%)、陕西(6.6%),这四省的赵姓又集中了27%。全国形成了以冀豫鲁、陕川、湘赣浙为中心的赵姓三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赵姓大约仅有1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7%,仅排第十二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赵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赵姓总人口减少了64%,这与元朝灭明,赵氏皇族遭到屠杀,赵氏宗族为避祸而纷纷改姓有关联。明朝时期,山东为赵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16.6%,占山东省总人口的3.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浙江(16.1%)、江苏(10.2%)、山西(9.2%),这四省赵姓大约占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河北(7.6%)、江西(6.1%)、陕西(5.1%),这三省的赵姓又集中了19%。两广与福建的赵姓人数稀少。宋、元、明期间600余年,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鲁、晋陕两大块赵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赵姓的人口2748万,为全国第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赵姓人口由160万激增到近2700万,增长了近17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赵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和平年代一部分改了其他姓的赵姓的恢复原姓有关。自宋以来的1000多年,赵姓人口的增加率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8.7%)、山东(11%)、四川(9.3%)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7.2%)、河北(7.1%),两省的赵姓又集中了14%。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5%。全国形成了沿黄河省份的高比率赵姓分布区域。在近600年期间,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向。
  当代赵姓的分布频率
  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7.5人以上,有的地区达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6人以上。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4.4A)表明: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6.9%,赵姓人口大约1176万;4.5-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3.7%,赵姓人口大约704万;1.5-4.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6.8%,赵姓人口大约715万;不足1.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6%,赵姓人口大约153万。
  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沿黄河流域的省区是赵姓分布的主要地区。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4.4B)表明:在河南、冀鲁大部、山西、陕甘宁大部、内蒙古中部,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5%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1.8%;在沿鲁、苏、皖、豫、鄂、陕至四川北部一条宽百余公里的地段,四川中西部、云南西南、沿川、青、甘、宁至内蒙古一条宽120公里的地段,东北地区,赵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2.4%-3.2%,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在皖苏南部、浙江、赣闽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贵州、四川东南、云南东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新疆西北,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8%-2.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4%;在其他地区,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8%,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了16%。
  血型分布特征
  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862万,占31.4%;A型781万,占28.4%;B型840万,占30.6%;AB型265万,占9.7%。赵姓总人口2748万。
  河南大部、山东、河北、山西东南、陕西中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东北三省、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是赵姓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6.9%,赵姓1176万,占赵姓总人口的42.8%。O型362万,A型326万,B型372万,AB型116万。
  四川大部、陕甘宁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东南、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是赵姓人口较多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3.7%,赵姓704万,占赵姓总人口的25.6%。O型220万,A型201万,B型215万,AB型68万。
  浙江、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四川东南、贵州西北、云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中北、新疆西北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6.8%,赵姓715万,占赵姓总人口的26%。O型229万,A型209万,B型210万,AB型67万。
  其他地区是赵姓分布较少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2.6%,赵姓153万,占赵姓总人口的5.6%。O型大约51万,A型45万,B型43万,AB型14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