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援修(重)建山腰开基祖宗祠——庄氏祠堂事敬致旅台全体宗亲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锦绣庄氏山腰宗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901
颗粒名称: 为支援修(重)建山腰开基祖宗祠——庄氏祠堂事敬致旅台全体宗亲书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本段记述了庄氏山腰为支援修(重)建山腰开基祖宗祠—庄氏祠堂事敬致旅台全体宗亲书的介绍内容。
关键词: 宗祠 庄氏 宗亲书

内容

宗亲们:
  我们都是在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先后离乡背井渡海来台的,40余年的时间尤如再世,使我们对家乡产生了陌生感,对我们的亲人,亦百般无奈,一切的一切,都是时代造成的历史悲剧,所幸我们得天独厚,能够在自由宝岛生活、成长,建家立业,享受这后半辈子安和乐利的幸福生活,虽然这是大家各自拼手砥足,勤俭奋斗,创造出来的成果,但是能说这没有“源远流长”、“祖德余荫”的缘果关系吗?身为“赶鸭公”后代子孙的我们,脉延蓬莱一支香,感触及此,能无怀乡之念,思亲之情乎?自从前年政府开放探亲后,家乡亲人的信息接踵传来,能得回去的,亲人聚会,离情缝合;不能回去的,两岸间隔,望穿秋水。其心境可想而知。
  但不论在何种的处境及心情下,其感触是一样的——江山虽在,人事全非,感慨万千,无以言喻!
  宗亲们,岁月无情!我们这一代的,都已年逾花甲了!所寄望的是下一代——在台的子孙们。但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对家乡、甚至家乡的亲人,可以想象得到的,要比我们这一代的更陌生、更没有印象了,在这种的自然状况下,我们应有所警惕,有责任,要设法去启发、灌输、沟通、延续——他们的意识和观念,使我们一代的子孙们,能对乡土生情,能有家乡族亲的意念,不致于“乐不思蜀”、“数典忘祖”,更要使他们明了我们这一代当年是如何来台的,如何含辛茹苦,才有今日的成就,使他们知所珍惜,能饮水思源”,知所“反哺”、有所“回馈”,从而奋发有为,光我门楣,显祖耀宗——秀孙贤,生生不息,这才是我们的终极使命!长年来,在台的宗亲们,散居各地,忙于生活及事业,彼此鲜少交往,更缺联谊活动,致失关怀照顾,殊感遗憾,今后允宜策进。兹特布达者。前接家乡耆宿昭宗老先生等宗亲来鸿,嘱转达并向旅台宗亲问候、请安外,复为我祖先宗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白蚁腐蚀,形将倒塌,谓:“事属吾辈之义务与责任”。邻乡各姓宗祠及驰名惠北之“山郭宫”、“峰尾岳”,均由海外宗亲筹款支援,资助修(重)建,次第落成,独我山腰祠堂,无法跟进,愧对祖先。呼吁我海内外宗亲支援,惟查其先后送来之工程计划,预概算经费,金融数字,差距悬殊,致无从着手办理,耽搁迄今,经广徵返乡探亲回来宗亲意见,均以来信所云各节,确属实情,我山腰旅外宗亲能落人后乎?理应支援完成该项计划。惟究应如何因应,以竟其功,亟待诸位宗亲卓夺,集思广益,共襄盛举。
  爰特驰书布达,请能提供高见,解囊资助,俾便夤办,庶不负家乡族亲之期待也。
  专此奉候 敬颂
  春祺!
  山腰庄氏旅台宗亲联谊会(筹备)
   会召集人(主任委员)庄兴德
  1989年3月20日

知识出处

锦绣庄氏山腰宗谱

《锦绣庄氏山腰宗谱》

出版者:科荣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记述庄氏来源、世系衍派、规约训戒、风尚习俗、人物传记,以及家族兴衰、人员迁徙和族人活动、重大事件,对于研究区域开发和社会经济史、宗族组织和制度、人口变迁和移民历史、民间意识形态和宗族信仰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