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因出为养子而异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856
颗粒名称:
三、因出为养子而异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176-179
摘要:
姓氏者所以著系也,亦以示别也。古者常一姓而别氏,其后遂以自别者为姓。如鲁企子彄食采于臧,其后臧达、臧辰遂以臧为姓,而僖伯乃其始祖矣。郑公子发表字子国,其后国侨、国参遂以国为姓,而发即其始祖矣。至汉有娄敬,娄也,而赐姓刘;唐有世勣,徐也,而赐姓李,皆一人而两姓。近而吾乡瀛洲有林,学前有李,又二姓而一族。则予今日之系,盖诚不能无言者。
关键词:
福建省
族谱
姓氏
内容
晋江石龟许氏的情景恰好与南靖庄三郎的情景相反。石龟许氏家族的近世一祖许南桥原为姓庄,《南桥公遗志》云:“予许姓也,从(许)光斋公而姓也。予身实出自坦益公,原姓庄,乃(泉州)郡南乡青阳庄氏之裔。因坦益公盛年即世,吾母黄氏时衣食无资,改节于光斋许公,挟予鞠育焉。尚有以静、以宁二兄稍长,茕立于庄门。而予甫周岁,呱呱襁褓,光斋公养而成之。光斋公无出,以吾身为己出。”[36]从此以后,许(庄)南桥即继祧许姓,不复以庄姓为念。为了使后裔谨守此法,许(庄)南桥的儿子许福特地撰写了《姓系志言》,载之谱端,俾后代恪守遵行,该 《志言》云: 姓氏者所以著系也,亦以示别也。古者常一姓而别氏,其后遂以自别者为姓。如鲁企子彄食采于臧,其后臧达、臧辰遂以臧为姓,而僖伯乃其始祖矣。郑公子发表字子国,其后国侨、国参遂以国为姓,而发即其始祖矣。至汉有娄敬,娄也,而赐姓刘;唐有世勣,徐也,而赐姓李,皆一人而两姓。近而吾乡瀛洲有林,学前有李,又二姓而一族。夫一而二之,二而一之,其无以示别乎,抑别自有不得而设者乎?则予今日之系,盖诚不能无言者。
予之子、予之孙,人靡不呼之曰许,我亦靡不自命曰许。而予之身,予之父,原所自来,则曰庄,题之主,亦曰庄。为庄为许,将何从乎?曰:从许。曷为乎从许?曰:从父志也。予父南桥公为坦益庄公所出,而鞠成自继父光斋许公,遂从光斋公姓而为许,承许宗祧,肩许户役,盖将以许而世其传焉。(南桥公)遗志犹存,可考也。然则后有贤孙子能振发而光许宗,溯厥所自,实始予父。殆亦臧之溯原于驱,国之溯原于发耶。且夫徐而可李,娄而可刘,亦庄而可许。第彼为賜姓,我从继父姓耳。至吾乡林之与李,咸传其初一子从母嫁,蒙继父姓,与子父正相类。今我庄氏科第世芳,虽二伯不嗣,溯而上之,必有世系班班可汇而叙。惭予及子,未能昌我许姓,以联我庄宗,使人啧啧于许与庄,不殊林与李也。则别而未始不可合也耶。虽然从许父志也,后之人曷敢有越,则庄以上世系,今且姑置,而许叹上之世系,溯所可知。惟望我子若孙能自树殳,光而大之,径断自南桥公为许氏家乘之所自可也。爰握笔而志数言,时万历丁巳年(按:公元1617年)壬春之七日。[37]许福的这篇《姓系志言》,振振有辞地论说了他们由庄姓改称许姓的缘由。而这支由庄姓改称的许氏,现在晋江石狮、泉州以及东南亚、台湾一带均有不少族裔。至于上文中所指的晋江林李二姓,即是明末著名思想家李贽的宗族,他们的祖辈亦曾因出继他姓的关系,兼祧二姓,故至今的族谱,仍称为《林李宗谱》。[38]林、李二姓的祠堂对联也表达了这种联宗合谱的历史:“九世同坟历代明禋光俎豆,一宗两姓熙朝事物夸李林”,“萃两姓之衣冠溯功德贻谋有自,声一阳之钟鼓看宪乡绪业重光”,“庙宇建龙山云礽丕振始信地灵人杰,簪缨夸晋水林李齐蕃当思派异源同。”[39] 闽、粤等地的区、梁二姓,也有联宗合祀的习俗,其原因也是区姓之子出为梁姓养子,长成之后以梁为氏,繁衍宗族。福建 《象山梁氏族谱》载其易姓始末云:“(梁)族始自亚中大夫、容州路总管勇,至其身仅五叶,盖亚中之上区姓不可原也。区佥甫者,浙江钱塘人,就赘于新会吉水杨氏,生亚中。区与杨俱早世,亚中有姑适于梁,携之就育,遂为梁氏子。”梁(区)亚中繁衍梁氏家族于闽、广各地甚众,其后裔“奉先之祠,尚兼二姓之郡望,而称平阳、安定云尔。”[40]清雍正年间该家族第十四世孙梁倚国曾撰写《建亚中大夫始祖祠议》,亦对该家族之易区氏为梁氏而振振有词: 亚中大夫……启几支之族。今建始祖庙,立冬致祭法,报本之厚意也;扁额曰“亚中大夫梁公祠”,表始祖之功也。祭太始祖(区氏)于庙,是也。若以太始祖为所之祖,更立祠于始祖祠堂之上,额曰“先河祠”,报本之道宁从其厚,亦得礼之权也。大夫当年兼祀区公、梁公,故柌额兼二姓之郡望。……古人五世易姓,或以分封而易,或以恩赐而易;后世或以避讳而易,或以变改而易。易则更姓,不得原其先也。如孔圣之后则不得祖予公,关公之后则不祖冯公,又冯氏、项氏之不祖姬公,吕氏、高氏之不祖姜公,文氏之不称敬,尤氏之不称沈,何氏之不称韩,范睢之后只称张,娄氏之后只称刘,徐世勣之后只称李。盖易姓者历朝皆有,指不胜屈,史传俱载,彰彰可考,岂独我族哉?夫数宜顺不宜逆,此不可复也;礼有易姓之义,此不必复也。祠成,愚题一联云:“易姓开大宗义遵周礼,立祠奉始祖礼合程朱”,名正言顺,庶可表先人之意,以解后世之惑焉。[41]这篇《祠议》和上引晋江《许氏族谱》的《姓系志言》,都强调了易姓的合乎礼法,许、梁二姓的子孙亦不以忘却本姓而改称他姓为忤。可见福建民间家族的血缘追寻,反而要服从于现实变迁的需要。
四、因躲避政治迫害而改姓福建有些姓氏,因其祖先遭受政治上的迫害,被迫南迁流亡,改为他姓以避祸,如泉州府南安县的侯、刘二姓联宗,便是出于这一原因。南安《刘林乡刘氏族谱》载其易姓始末云: 诗山(刘林)侯氏,其初出自卯金也。按旧谱乃文静公遭谗易刘为侯也。余尝读唐史,知公倜傥多才,与太宗谋起义兵,其汗马功劳不亚于世勣、魏征辈。而乃因裴寂一言,遭此奇冤,每以为憾。……公之后初住光州,唐末入闽,累迁而启宇诗山。诗山本破荒胜概,侯氏得其秀灵,故由来高科清宦,焜耀里闾,而族姓蕃昌尤蓰于昔,盖赫赫然为武荣名族矣。[42]同书《光复刘氏世系考》云: 人之祖曰有生之初,千子万孙,其统不紊也,是故因生受姓,非变不移。我侯氏者,系出卯金,按旧籍,唐文静刘公,武德间人也,遭谗身杀,其子中兴逃隐光州,以静为姓。僖宗光启元年(按:公元885年)正月,光州刺史王绪与妹夫刘行全、军正王潮及弟审知等,举光、寿二州兵五千人渡江入闽,……分居七邑。故泉之诸族多祖光州,大抵皆一时相从而来,若然则我祖在其中矣。……至南宋永斋恒公启宇北坑,更其名曰刘林,存其姓也。三世玉峰公弃官避乱,隐居刘府林,不忘本也。旧谱上塑文静真容,不谓无因,且图章刻唐武德九年(按:公元626年)“刘侯记”等字,是祖果
知识出处
《福建族谱》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福建族谱的真实风貌和独特风格,从而对深入探讨福建族谱乃至中国族谱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