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因避讳而改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855
颗粒名称:
二、因避讳而改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173-175
摘要:
福建有些家族的祖先,因某种政治上的原因而为尊、圣者讳,从而改换姓氏,致使后世子孙共奉二姓,泉州的尤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键词:
福建省
族谱
姓氏
内容
福建有些家族的祖先,因某种政治上的原因而为尊、圣者讳,从而改换姓氏,致使后世子孙共奉二姓,泉州的尤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尤氏原姓沈,跟随王审知入闽,因“沈”与“审”同音相讳,故沈氏改姓为尤,《尤氏族谱》载云: 尤氏之先,沈子之后,更历二千余载,谱志未修,世次固已不详,唐宋门人已多落寞矣。世传唐之李世,光州人王审知抚泉闽而有之,中原士大夫多往依焉。尤氏祖有讳思礼者,尚王郡主,为驸马都尉,沈之去水为尤,谓避审知讳而然。据其地志,尤溪所由名县,果有是说。及阅世族谱书与世系诸表,亦称沈之去水为尤。……吾宗始祖公讳思礼,姓沈氏,其先光州固始人也。因唐僖宗光启二年(按:公元886年)同光州德胜将军王审知公入闽,托始之基自此始也。审知公兄弟三人,以兵克闽,分镇三州,长镇漳,次审知公镇泉,三镇福也。其后审知公统五州,以其女配吾祖思礼公为驸马都尉,至唐季世,公以沈与审同音,因避讳去水为尤,而尤之姓所自来也。[31]该族谱《尤氏大宗祠源流》云:尤之先光州固始人也,初姓沈,唐驸马都尉思礼公从王审知入闽,婿于王,始避王讳,去水为尤,肇域于闽之泉州。尤之得姓,自公昉也。统百世为大宗.公其鼻祖乎。历宋而云而明而国初,以甲第起家者……蝉联鹊起,皆由公之贻谋者远也。[32]由于以上的缘故,至今闽、台等地的泉州籍沈、尤二姓共奉一祖,并进而与王(王审知后裔)、游(尤谐音?)等四姓岀现了联宗的现象。
福建庄姓,据族谱载亦自唐末入闽,其入闽始祖庄森祖籍河南固始县,唐咸通间中甲榜,官黄门都监,累迁广州都督刺史,唐广明间致政。光启间迁居福建省永春县桃源里,现在泉州、漳州、汀州及广东潮州一带的庄姓,均为其后裔。然追溯庄森的先世,据云一度曾改姓“严”,“东汉初,有庄光辅佐光武帝中兴汉室。到了光武帝儿子刘庄继位,称明帝,庄氏为避帝讳,改姓‘严’,递传至魏晋南北朝,其子孙在中国各地蕃衍之后,遂有部分恢复庄姓。”[33]所以,至今福建各地的《庄氏族谱》,还保留有《庄、严二姓不通婚祖训诗》。诗云:嘱咐严家,与庄同姓。因前避讳,改严别丁。虽分二姓,结婚勿成。宗人误犯,予孙凋零。周公制礼,不婚同姓。上下相承,嘉言要领。礼经重义,诵读知儆。买妾不知,必卜氏姓。冰媒妄劝,恪守廉贞。钦哉训哉,必戒必敬。共韵七四,致意叮咛。遗风末俗,为此法程。[34]庄森入闽传至第十三代,有庄三郎者,入赘于漳州府南靖县奎洋乡朱家,从此以后,又有了朱、庄、严三姓联宗合谱的情况,《朱庄严氏大族谱》载其联宗渊源云:夫始三郎庄公,号太平山老人,系唐黄门都监庄森公之第十三世孙也。父庄杉公,母苏氏,先世乃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人氏,值宋末元初,世景扰攘,屡遭兵燹,父祖避乱,乔居大埔县神前乡狮子口住焉。不幸年幼失怙,依伯松公教养,迨元至治二年(按:公元1322年),公年廿七,未娶也,素谙堪舆之道,因游于霞漳靖邑永丰里龟洋社。有朱开山公者,邑首富也,一子早哀,公游来朱家看地有素,朱翁以公性行端悫,笃信忠义,甚器之,许以故男妇何氏,招婿入嗣,依以为老。公事双亲,犹生身父母,翁视东床,犹如己出,翁婿相得,一家圆融,乐莫大矣。何氏生二子,朱翁无嗣,公承业垂统,厥后建祠祭祀,配以必文、必华二孙,盖不忘所自也,而庄公特祠,不与朱翁同庙,礼也。自是朱嗣庄续,传统四百星霜,裔孙何止巨万,诚吾朱庄不祧之祖也。
洎夫明清变革之际,皇明沦亡,国姓遭劫,族人惟恐罹祸,因而倚附于庄氏者众,及至局势大定,满清虽停止杀戮,惟代远族繁,子姓混淆不清,且鲜有再复朱氏本姓者,故而相议朱庄不通婚姻,以示同气连枝之意也。
复考庄严二氏联宗,其在汉以前,原为一姓,以有嫌名之讳(东汉明帝名庄,因讳庄为严),遂成音义之分,氏虽各判,系本同源。昔者漆园作吏,庄周并称道家之祖;富春垂钓,严光独具高义之风。至若考亭世德,朱熹穷理道贯孔孟,皆我三姓先祖之光,抑亦后人之矩范也。[35]朱庄联宗的缘由与前述的张廖简、罗陈等氏联宗缘由基本相同,系由婚姻的关系。但张廖简、罗陈等氏联宗的后裔,对于父姓、母姓的沿袭都比较重视,而南靖庄姓本入赘于朱姓,其后裔子孙则完全姓庄,对于母族的朱氏,只保存有名义上的联宗而已。
知识出处
《福建族谱》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福建族谱的真实风貌和独特风格,从而对深入探讨福建族谱乃至中国族谱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