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格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832
颗粒名称:
二、格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8
页码:
27-34
摘要:
清代福建在不断涌现大型族谱、宗谱、联谱的同时,族谱的体例格式也出现了逐渐趋同的倾向,就清代的一般情况而言,体例格式比较完备的族谱,大致包含以下各项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族谱
格式
内容
清代福建在不断涌现大型族谱、宗谱、联谱的同时,族谱的体例格式也出现了逐渐趋同的倾向,就清代的一般情况而言,体例格式比较完备的族谱,大致包含以下各项内容。
1.谱序谱序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等。族谱序跋的内容一般可包含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的渊源传承以及谱学理论等。随着族谱撰修次数的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故一些大型的族谱,至清末民国时历经数修之后,序跋多达十余篇乃至数十篇,如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载有新旧序文二十四篇,三万余字;泉州 《延陵吴氏宗谱》载有序、跋等五十余篇,字数亦达三万余字。
族谱新修之后,旧谱大多逐渐散失,而唯独历次的序跋,一般都能够在新谱中保存下来。因此,族谱序跋是目前了解清代以前特别是宋元时期族谱修纂情景以及了解该家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
2.凡例和谱论凡例又称谱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福建族谱的凡例虽然也是多种多样,但其主要内容却是大同小异,即强调家族血缘的重要性以及族谱记述的真实性(详见第四章)。与凡例相辅相成的是谱论。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名人学士谈论谱学的简要语录,其中以欧阳修、苏洵、朱熹、程颐等宋代名臣大儒的语录最为普遍。有些族谱还把朱元璋、康熙、雍正皇帝的谕民榜、谕民诏令载入谱中,作为谱论告诫族人。福州《云程林氏家乘》载有“鲁客吴先生序谱撮语”,“使吾宗人子孙读之、庶几感发而兴起焉,亦不为无补云”,这种把他人谱序录进自己的族谱而作为谱论的情况,比较少见。
3.先世考与遗像、像赞先世考有时亦称源流考、迁徙考等,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以及始祖、世派的分支迁徙情况。如云霄县《云阳方氏谱牒》的第二章即为《渊源》,分二节:《述要》、《考据》。《述要》称:“方氏,……最早有雷,原姓姬,为神农八代孙黄帝之女儿榆罔之子。相传雷佐黄帝伐蚩尤,因功封于方山,遂以封地为姓。…… 唐朝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世居河南固始县的我伯虞公字子重,随陈政将军入闽”[28]。
有些族谱在记述先世渊源的同时,还把本家族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长林世谱》把商朝比干、林姓始祖林坚、入闽始祖林禄,以及自晋至唐中期九牧林的历代显宦,都绘成遗像,附之名人像赞,不下数十图[29]。龙岩 《长塔赖氏家谱》亦载有列代祖先、祖婆遗像十帧,并附有历代名士如陶渊明、王献之、张栻等人的像赞[30]。
4.恩荣录恩荣录又称为告身、诰勅、赐谕、公文等,主要登载皇帝和中央攻府、地方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如《延陵吴氏通谱》的卷一和卷二,均载录各种与本家族相关的封诰、祀典、碑文等。莆田《林氏族谱》收载有唐代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 《甘露旌表敕牒》。龙岩《长塔赖氏家谱》载有东晋安帝六年(公元402年)十一月十一日的诰命,诰封赖氏先祖赖遇“万古之郡、 子孙百百世”[31] 5.族规族规是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族规的名称很多,如家法、家约、家戒、家范、族约、条规、祠规、禁约、规范等等。族规的内容也十分庞杂,除强调敬宗收族为其核心内容外,其他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山林管理等等,也因各个家族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偏重。如云霄《云阳方氏谱牒》收载有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制定的《家规十四条》: 禁止(一)强吞弱,(二)少凌长,(三)砍山木,(四)绝水源, (五)唆图赖,(六)谋匿捏,(七)引奸宄,(八)招赌友,(九) 设妓女,(十)谋幼子,(十一)树盗党,(十二)私接宰,(十三)犯名义,(十四)公举协力[32]。有些在地方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家族,在族规中还制定有乡规民约,以规范本族之外的同乡里的其他族姓。如安溪湖头《李氏族谱》就载有清代大学士李光地为当地制定的《同里公约》,龙岩《长塔赖氏家谱》载有合乡共定的《禁赌博开花会约》。
6.祠堂、坟茔祠堂和坟茔是福建各家族进行敬宗祭祀的主要场所,族谱对于各自祠堂、坟墓的修建历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等都有详尽的记载。家族每新建或重修一次祠堂,往往都会请族人或外姓名人撰写《祠堂志》,故有些姓氏族谱中的祠堂志之类,亦不下十余篇。如《陈氏大宗谱》,记载自宋迄民国时期的祠堂志三十余篇。 《莆阳金紫方氏族谱》记载从唐末至清代的历代祠堂记有二十余篇。有些家谱对于祠堂的记载尤为仔细,连祠匾、祠联、神位世次等都一一详载,如泉州学前《李氏宗谱》,就载有祠联十余幅。 同安兑山《李氏族谱》,也记载十余幅祠联。为了加强祠堂的管理, 有些族谱还制定《祠规》、《祠丁条约》,如平江陈氏家族规定: “不许招引闲人到祠聚谈聚赌,祠人人眷不许吃食洋烟”[33]等等。 龙岩《罗陈族谱》规定“五世祖竹庭公祠,……右植榕树数株以护堤基而遮拦水口 ”[34],可谓详尽。
与祠堂相比,专门为记载坟茔的志文比较少,但许多族谱在记载坟茔时,往往配以地图,注明四址交界,使族人一目了然,故又称“墓图”。
7.世系世系是各家族血缘传继的直接表述,是福建族谱的主要内容。 世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世系传录。它详细记载从一世祖开始到修谱日期止,家族所有成员的姓氏名号、生卒年月、简要阅历、妻室子女以及葬地封赠等。如《石井本郑氏宗族谱》对于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世系的记载:“十一世,……郑芝龙,小名一官,字曰甲,号飞黄,崇祯间以军功授前军都督。……隆武封平西侯,后进太师平国公。投诚封同安侯。先娶陈氏,继娶日本翁氏,一品夫人,后娶颜氏,侧室陈氏(逐岀)、李氏、黄氏。生男五。……十二世,……郑成功,讳森,字明俨,号大木,明赐国姓”。[35]世系的另一种方式是世系表或世系图,即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该家族的血缘传继情况。福建族谱中的世系图,大多沿用宋代欧阳修的谱图,以五世为一格,以次类推。南安《郭氏族谱》的谱例云:“图考五世为一图,六世一提图,画以五本,缀以一乔梓, 纵棣横萼,仿欧阳文忠公之例”[36]。浦城《房氏族谱》云:“欧阳谱文详其所自出,……五世为图,取五服之义,再提则六世至十世,推而上下,见源流之不紊”[37]。
8.传记族谱中的传记可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以及年谱等多种形式。福建族谱对于族人入传的选择,基本上遵循“扬善惩恶”的标准,族谱的世系中虽偶有对某一族人因犯族规而被开除出族的记载,但在传记中,这种情况绝难看到。因此,许多族谱中的传记,基本上沿袭地方志的体例,分为德行、孝友、列女、仕宦等篇目。有些族谱的传记分量很大,如汀州连城四堡的《邹氏族谱》和《马氏族谱》,因这两个家族均以刻书贩书闻名于世,故于民国修撰族谱时,被收入传记的族人均达百余人之多[38]。有些族谱因某一族人功业显著,耀祖光宗,所撰的传记特别冗长,如安溪湖头《李氏族谱》,载有清代大学士李光地的年谱,长达万余字。泉州《刘氏家谱》,载有宋代名将刘锜的传记,亦几达万言。
9.仕宦录仕宦录又称荐辟录、科第录、科名志等,登载族内历代及第入仕族人的名单,较详细的还记载这些仕宦的简要业绩及著述等。 如云霄《云阳方氏谱牒》,专辟《科第》一章,记载明清两代具有生员以上身份的族人二百余人,以及民国以来至1949年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族人近百名[39]。福州《义山黄氏世谱》记载该家族自宋迄清的仕宦族人亦多达数百名[40]。
10.族产及其契据文书族产包括祀田、坟山、山林、义庄、书灯田、庙产、房屋、店铺等,是家族组织赖以运转的经济支柱。一般的族谱,都辟有专门章节,记载族产的数量、买卖情况、管理规则、收支帐目以及经营租佃等等。光泽《樵西古潭何氏宗谱》有三卷的篇幅记载族产。浦城《詹氏族谱》、《闽浦房氏族谱》、泉州《薛氏族谱》等, 都对家族的族产有比较详尽的记载。许多族谱在记载族产的同时,还附载与之相关的契据文书。此外,一些与家族事务相关的承嗣、婚姻、过继、分家、遗嘱、断罚,以及与外家族的纠纷调解合同、 状告文书等,也往往一并附载于此。所以,有些族谱的契约文书数量十分可观,达百余纸。泉州陈江《丁氏族谱》收有元代的契抄,尤为珍贵。[41]
11.家礼家礼又称凶吉礼,主要记载家族内的祭祖礼仪。如泉州《梅溪陈氏家谱》就载有《大宗祭法》、《小宗祭法》,对族人的祭祀礼仪做了严格规定[42]。有些族谱间也涉及家族内的冠礼、婚礼以及祭鬼神礼等。如龙岩《长塔赖氏家谱》,载有《敦和堂祭省牲仪则》、《祭祠堂仪节》、《升龛仪节》、《长塔求熟祭文》、《求熟仪则》等仪礼,其中《求熟仪则》略云:“阖乡众弟子等卜以今日祈安求熟之期,有事致告于神农皇帝、定光古佛、陈真祖师及本境勅封银青光禄大夫、民主公王、田祖尊神并众位神祇之前 .……”[43]。
12.艺文与名迹录艺文即收录族人或与家族相关的各种著述诗文等。如南靖《庄氏族谱》,收载有寿文、挽文、祭文、诗歌等数十种,以及族人、进士庄亨阳遗著《秋水堂集》的许多篇目[44]。名迹录则是记载与本族相关的名胜古迹、山水桥梁、庵寺书院和亭台堂舍等。如南靖《庄氏族谱》记载有《龟山岩岭纪略》、《埔头甲社仓记》、 《奎山造文峰序》、《指南居文林社叙》、《下龟洋八景》等[45]。《义山黄氏世谱》记载有《义序乡地图》、《山川风水志》、《桥道志》、 《定光寺志》等。
13.字辈谱与领谱字号字辈谱又称排行、行第谱,是记载家族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惠安《刘氏族谱》陈述这种名字排行的作用时指出:“行者,列也, 雁群飞必排空横列,遥而望之参差如一,故父之齿随行,兄弟之齿雁行。……字而缀之以行,列之以次,行明等也,次教辨也。曰某行某次,而众明于诸祖诸父、群季群孙之序矣”[47]。后代族人在为子孙起名字时,一般要遵循字辈谱的顺序规定,这样才能世次不乱,辈份分明。
领谱字号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注名编号。上杭《丘氏族谱》玄:“谱所以明世系别宗支杜竞争绝冒认者也,族人对于兹谱宜如何敬谨保存郑重爱护乎。……兹谱计共印刷六十三部,仍旧以敦、睦二字分号,••••••以给领谱诸公。每部每本另加盖小印, 并详志于此,以便查考,庶各公裔孙开卷而知所保护焉。”[48] 有些族谱则在卷尾另辟《修谱志》、《附记》等,专门记述本次修谱的经历及遇到的问题,如上举上杭《丘氏族谱》和泉州《蓬岛郭氏家谱》均有类似的篇目[49]。
以上是福建较大型族谱的基本体例格式,这种体例格式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族谱,大体相同。当然,在我们所接触的福建族谱中,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篇目,如龙岩《长林世谱》有《大事记》二册,“大事记就一邑一乡及本族重大事变并有关于一族教育事业水利人口兴替等事迹,列入籍,资后人观感。大事记仿史例纲目编纂”[50]。《永安余氏家谱》有《赋役志》、《户籍志》,记载该家族自明代以来所承担的赋役始末[51]。永春《官林李氏七修族谱》卷一有《听年大当考》,记载该家族于清初承应“大当”役的情景:“其听年,本朝以来俱系三房催办,……周而复始,不得推 ”[52]。南平《骆氏宗谱》有《变乱纪略》,记载清代咸丰年间 “南京发逆带领人马百万从建阳浦城小路闯入大历口,所过之处戕杀奸淫、灭神焚庙,不堪嘱目”[53]。泉州《薛氏族谱》载有《控案稿》,记载该家族与郑、何等姓为争夺育墓山和汪坑草庵山等处山产的诉讼文件惠安峰城《刘氏族谱》载有《迁海记》、《展复说》,对清初的迁海政策及族人的流离失所进行专节追记。[55]如此不一而足。
福建族谱演变发展至清代,体例格式日趋完备,所载内容极为丰富庞杂。这种篇幅浩瀚的民间文献,一方面固然为我们研究中国的家族制度以及民间基层社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但在另一方面,这种旨在光宗耀祖的私家谱牒,难免真伪参杂、夸张附会,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层层谜思。
知识出处
《福建族谱》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福建族谱的真实风貌和独特风格,从而对深入探讨福建族谱乃至中国族谱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