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魁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0774
颗粒名称: 黄文魁傳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66-68
摘要: 本段介绍了黄文魁傳。
关键词: 黄文魁 传记 莆田

内容

黄文魁,霞徐泉裕房人。祖諱玉珪,考諱祖樑。生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1日,卒于1982年12月24日,享年五十五歲。九三學社成員。小時就讀于涵江小學,涵中中學(今稱莆田第六中學),省立莆中。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報考五所大學同時取得五所大學入學證,選讀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畢業后留系任教。1952年調復旦大學任教。1955年同爱人陳淑英調蘭州大學任教。先后擔任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兼有機合成研究室主任,甘肅省政協委員,中國化學會理事,甘肅省藥學會副理事長,《化學報》和《化学通報》編委等職。1982年12月24日赴廣州參加重要學術評議,不幸因飛機失事殉職。
  1951年,黄文魁23歲時,以“新法合成氯霉素”爲題,作爲大学畢業論文,合成生產氯霉素的主要中間原料,比美國所用的原料便宜一半,《解放日報》、《大公報》都稱贊爲在反帝國主義封鎖斗争中的突出貢獻。
  黄文魁隨著名化學家朱子清教授調到復旦大學后,合作研究貝母植物碱,提出鋅粉蒸餾和硒脱氫聯合應用實驗的新思路,率先確定該類植物碱的基本骨架爲“變形甾體”,突破自1888年德國人開始的對該類植物碱研究60多年滞留在測定實驗或官能團的局面,轟動了國際化學界。
  五十年代中,黄文魁首創硫酸亞碘酰合環法合成碘雜環化合物,系統研究合成46種含有不同取代基二苯并五、六、七元碘雜環化學物,發現了它們的多種奇特性質,約占國際上已知的同樣化合物的半數。七十年代末,他主導研究提供合成2—鹵—2—碘代芳香族化合物的新方法,并首次發現碘雜環化合物的四個特性。
  1969年至1970年,“文革期間”,條件困難,身體衰弱,他仍爲口服避孕築物的合成試制工作,做了出色的貢獻。
  1972年5月,參加全國抗癌工作會議,黄文魁主動承擔抗癌新藥三尖杉酯類植物碱人工合成課題研究組的領導工作,運用“福爾馬茨基反應”法,在1973年5月合成世界上首批脱氧三尖杉酯碱,在全國三尖杉協作組第二次會議上獲得一致好評。1981年他首先完成高脱氧三尖杉酯碱及异三尖杉酯碱的人工合成途徑,又發現了罕見的交叉頻哪醇反應合成生物碱的新方法,并且測定、推斷五種三尖杉酯類生物碱的絶對構型和二種植物碱的相對構型,其中四種爲世界上首次首批合成。其關鍵步驟的產率提咼到六至七成,在成功時間、合成路綫,效率、工作深入程度等方面,都居國際領先地位,爲后來合成其他三尖杉酯類生物碱的關鍵步骤提供了重要途徑,擴大了這些反應的應用範圍。臨床試對白血病尤其對惡性很大的紅白血病,有毒性低、療效好的特點。在狼毒素結構和苯乙酸新合成法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際意義。
  研究人工模擬合成的“再現”驗證,是國際上重大研究課題之一。1978年底,受生物固氮全國協作組主持人、著名化學家盧嘉錫的委托,黄文魁同助手進行固氮活性中心化學模擬物的試探合成。同年8月,拿出三種世界上較早的具有生物固氮活性的結晶化合物,其中一種具有肯定的生物活性,屬于新穎的二元金屬籠包状化合物。1979年8月,全國第五次固氮會議上,他宣讀《固氮酶活性中心化學模擬物試探合成》論文,展示了上述三種結晶,并在分組討論時主動介紹了合成的條件和方法,表現出無私奉獻的高尚科研道德。1980年,參加坎培拉第四届國際固氮学術討論會,黄文魁的優异成果得到重視。
  1981年,黄文魁奉派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波士頓大學,克特靈研究所作學術報告和合作研究,同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丁•邁因瓦爾德教授進行兩種新的昆蟲激素的合成。他自選路綫,四個月就得到人工合成的純品,又很快發現了另一個昆蟲激素的合成。黄文魁的成就,又爲中華民族赢得了榮譽。美國人士高度評價他的成功,願意與他進一步合作。
  黄文魁長期從事天然產物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社會主義祖國的四化事業懷有滿腔熱情,治學嚴謹,刻苦勤奮,謙虚謹慎,平易近人,爲人民培養和造就許多科技人才傾注了心血。他才智高超,思路敏捷,實驗技術精堪,創造性地設計許多具有獨特見解和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案,爲祖國創造出第一流的科研成果,争得了國際榮譽。黄文魁完成30多項研究課題,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研究論文80余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委、教委科技進步獎及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并多次獲得甘肅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獎。曾被評爲上海市勞動模範、甘肅省勞動模範、蘭州大學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
  ¹⁹⁸²年遇難后,被追授爲甘肅省特等勞動模範,甘肅省科委在蘭州科學宫爲之盒像,以昭楷模;蘭州大學特在蘭山林場建立“黄文魁紀念碑”,讓廣大師生更好地緬懷和學習“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華”、“中國的脊梁”黄文魁教授。他的愛國精神、爲人品德、治學之風和學術成就將與世長存,永遠激勵后人。
  附件:
  ①《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華》
  ②“黄文魁紀念碑”原文
  孔令杞、陳德繩撰

附注

(編者注:孔令杞,涵江頂鋪人,莆田縣政府離休干部。陳德繩,涵江宫下人,莆田第六中學退休教師。)

知识出处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福建莆田渭阳系黄氏族谱》

本书介绍了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黄姓,是偉大的華夏民族中一支重要的族系,在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19姓中,位居第八,占漢族人口1%以上。其氏族源遠流長,代爲望族,“江夏流芳”聞名天下,蜚聲海内外名人不絶于史,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阅读

相关人物

孔令杞
责任者
陳德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