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6688
颗粒名称: 十六、后记
页数: 2
页码: 725-726

内容

莆田朱氏通谱》第二卷由莆田朱氏宗亲联谊会主持编纂。筹备工作始于2001年5月10日,2002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编写委员会,从而开始运作。第二卷编纂是以第一卷为基础的,适当加以修改补充。并围绕“承先启后,敦宗睦族,团结互助,发奋向前,扬善崇德,振家兴邦”的家旨,遵循“尊重历史,理顺世系,客观真实,不褒不贬,详今简古,直系为主,旁系兼列,昭穆清晰,完整全面”的原则,侧重于各村世系的分流。第二卷的编写工作以村为主,上限与《通谱》一卷衔接,下限至现在的各村各房各户的人,特别是移居港澳台,外迁各地及出国华侨记载较详细,使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后的子孙和外迁宗亲有谱可查,有根可寻,有祖可认。鉴于历史原因,族谱失传,世系无考的,则采取自下而上追溯,暂以已知先祖为本村的第1代载入,待新的资料发现,经考证属实,第三卷出版时再衔接。由于境内朱姓分布范围广,涉及面大,资料欠缺,给编纂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特把境内分成五个片区,由各村提供资料,编委分工负责审查、校对、修改。第一片区黄石镇、北高镇由朱玉龙、朱煌骏、朱大成负责;第二片区新度镇、西天尾镇、镇海办、拱辰办由朱金星、朱玉华、朱元钦负责;第三片区城厢区、涵江区由朱文喜、朱启浦、朱正茂负责;第四片区秀屿区由朱鸿祚、朱文琰、朱光华负责;第五片区湄洲岛由朱金池、朱亚富、朱元和、朱文凤负责。然而境内至今还有极个别村庄或朱氏零星聚居点及未发现的朱氏聚居地未能载入谱内,乃为缺陷。第二卷其他配套章节,根据编委的实际情况,采取既分工又合作的办法,具体负责实施。为此,编委们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广泛搜集和整理古今各种文献资料,查阅现存的有关家谱,并赴部分区域或村庄进行实地调查,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料丰赡,内容翔实,体例新颖,语言活泼,力求雅俗共赏,为海内外广大朱姓人士了解莆田朱氏历史与人文传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鉴于莆田朱氏历史源远流长,本谱资料收集量较大,编写人员涉足各区域或村庄,历时二年,收录万余字。资料主要来源有六;一是古今各种有关朱姓的文献史书;二是古代地方府、县志乘及当代新编地方史志;三是各级政府档案馆、图书馆保存的原始档案资料,图书资料;四是各村现存的有关家谱;五是现存的有关文物资料;六是朱氏老前辈的口述资料。所收集资料多经考证甄别,去虚存真,以使本谱记述的内容翔实可靠。 ’本谱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前贤今彦成果,出版经费又一改以往做法,采取自愿捐资的办法,承蒙朱氏乡贤及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怀和鼎力支持,使编辑出版工作得以完成,在此一并致谢。
  本谱是由多人分工合作完成的,全体编委偕顾问及各村编写员得膺重任,深怀使命感和贵任感,身体力行,努力工作,终于完成本谱的编纂任务。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资料欠缺,再加上出自众人之手,所见都极有限,不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朱氏贤达和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莆田朱氏通谱》第二卷编委会二00四年十二月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莆田朱氏源于颛顼高阳氏之后,舜典名书记之焉。世传至唐宰相敬则公,凡一百零七世也。敬则字少连,世居于亳,以孝友闻,一门六阙,累朝族显,公炳正朝纲,以忠正义烈,史炳丹青。敬则生光顺、光迪。光顺居南阳,五传而工部侍郎澥公,因洛乱,携子太卿贻范、司勋贻逊,司门贻业避地于侯官,而复入仙邑之党田。太卿公生㺲,以明经授浙右监司,因诸贤黄河之变,侍母老,不拜朝命。改官仓守,因开屋石阜,故其世系为:光顺生守温、守温生子浑、子浑生申锡、申锡生石阜世系入闽始祖澥,澥生三子:贻范、贻逊、贻业,贻范生珏为石阜世系入莆始祖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