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朱氏通谱》中已记载的历史名人,此处不再重复。
朱泳:字子游,缓之族孙也。乾道八年(1172年)登进士第,调任连江县尉,因捕捉盗贼有功,改秩,改在海阳,代替原任因月解亏减被拘留在州里的职务。朱泳和他交往深厚,为情谊拿出自己个人的钱财代替他偿还亏减。执政善于安抚,可是拙于催科,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赋税按时交纳,没有烦劳就把事情办好了。不久授官福建运官,监督主持漕运的考试。掌权的人嘱咐给他的儿子徇私,朱泳神色严厉地拒绝,照章办事,竟然被掌权者收集罪过。在官任上故世,士人都很悲慨,为他抱不平。
朱文霆,字元道,登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授建宁县尹,有惠政及人,迁汀州推官,陞福建等处儒学提举、瑞安知州,以泉州路总管致仕卒。文霆居官行事多有可称,尤博学善属,文有葵山集,明开国功臣宋景濂为序,称其言醇而理彰。子潇,洪武初举人,任兵马大使。
朱宽,字洪裕,唐古田令巩公十九世孙。明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第,官拜南京礼科给事中,为官清廉谨慎,成化初年,朱宽与同官王徽等五人向皇帝陈述五件事,其中一事陈述保全内官贵戚,近侍怀恨在心。太监牛玉有罪,被贬黜,住在南京。朱宽与王徽等向皇帝上奏,论说牛玉有四条应该新首的罪过,应该斩首街市示众,用来明正号令,端正国家纪纲。并且说,内阁大臣阿徇不举报,也有袒护罪恶欺君的大罪,最后再次申述前次奏疏中要求保全内官的说法。认为其中主要不过三件事罢:第一,不许内官参与过问国家政事;第二,不许地方官和京城大臣私自互相勾结;第三,不许内官亲属在地方上管事和置立产业。一遍又一遍写上了千字,非常恳切正直。掌权的人乘机挑拨是非,陷入于罪,想要置他们于死地。还好皇帝宽宏大量,特别给予宽恕,贬官潼川州判官。命令下达后,朱宽愉快地上路去了。许多人都称赞他是奇伟的大丈夫,任官,和以前一样尽职尽责,兴办教育,勉励农耕兴利除弊,州人爱戴。所属县有一家父子被暗中毒害,朱宽秘密查访,获得真相事实,最后把犯人绳之以法。人人惊奇诧异地说他有神奇的识见,不冤枉一人。任期已满,经考核,受命去京师进贺节表,顺便取道回乡省亲,在返回职任的路上,于九江故去,年仅45岁。
朱煜,字体光,别号钝斋,水南人,系龙岩县令朱键的曾孙。朱煜为人温和可亲,体材高大,胡须如黑漆。刚生下时声音沙哑,长大后自己预测不能被世间所用,就关门刻苦读书,把修身行善作为宗旨。他读书不是弄清文章语句的解释,而是致力于探求文章的精义。自己写文章往往崇尚道理情致,没有华丽的浮靡的情态。学习书法效柳氏,笔法雄奇秀丽,很适宜观赏。至于待人接物,从达官贵人,以至街市普通百姓,都出于至诚之心。十七岁时就成为乡里的老师,每年各乡村那些真诚教育孩子的人家都争恐后请朱煜作为孩子的老师。有些人请不到他,就用小船停在河边骗朱煜来,然后就用船载回去。自朱煜始设教经指点教授后,学而有成者甚众,如太子少保翁世资,侍讲学士吴希贤、布政使周瑛、参议朱文环、按察割使邱山、佥亨杨琅皆出其门。他幼年丧父,侍奉母亲能尽孝道,晚年誉望益隆,曹有一宗疑案,太守潘本愚写信请求说:“先生盛大德行,能满足众人心愿,希望得到您的一句话而解决这件疑案。”煜陈说无隐情,潘守深然之。继而有请,竟以疾辞后。生二子恺、悌,俱进士,煜累赠南京户部郎中。
朱黄石:字房子,朱湖的曾孙。一向不从事生存的产业,深深嗜好经史古文的学习,闭门读书,塞冬暑伏也不停止。二十岁左右补授郡生,写的文章高远古朴,自成一家。不屑于争时髦和为利禄算计奔走。督学陈瑾对他的才能感到很■神奇,选拔为第一名,吃朝廷按月供给的薪资。虽然在考场上屡次受到挫折,但他的操守却越来越坚贞,说“关门闭户崇尚和古人作朋友”,特别喜爱司马迁写的著作《史记》,评论探究断言有一百三十篇,此例精选详细,犹如老官吏判案,阐明前人还没有发现的议论,命名《史记阐》,享年60岁。平生端正笃实,温和恭敬,和人交往有真诚心意。最小的弟弟朱聪,病很危重,自己烧香叩拜,呼吁天帝减少自己的年寿来代誉弟弟,弟弟死后,抚养教育他的侄儿,即后来当侍御的朱元春,能继承家族的声望。乡人都赞他是“笃行君子”。
朱卷:字黄初,朱贽从弟,康熙癸卯(1663年)乡荐,任江南宿松县,正好遇上灾荒年,他百己出钱买米分路设立棚舍施舍粥饭,又建立积谷仓,自己损献八百石作为提倡,勉励众人捐献来储备,救济荒年。县里有座“彭惠安希祠”,年代久远颓坏倒塌,朱着把它修复完整,仍然设立租田使它能够祭祀。楚地叛逆夏包狷獗时,占据薪黄,距县城四十里,朱着竭尽全力防守,老百姓依靠他而得安宁。辛酉年分管考试选拔,得到探花黄梦麟等人的信任,时称“得人”。己巳年进入京都,当地人建生祠祭祀他,被选拔为工部主事,多次升迁户部郎中,即后预告回原籍,年寿八十岁。
朱翰春:字鹰上,康熙丁未年(1667年)登进士第,甲寅年发生耿精忠变故(三藩之乱),翰春在家中等候选调,伪公文催促遇迫说要提拔任用他,翰春矢志不从,竞毁伤形体,全身污垢,烧烫伤右脚,脓血污浊床席,叛军封的太守命令委派官员窥探检验,守嫁催促,但翰春没有丝毫改变,丁已年太师攻克恢复,拜见皇上,选拔授官高苑县知县。高苑遇到饥荒,男雅健有师法,盖皆能世其叔父之家风,因此赠诗给他,诗中有"连江人去雁飞田”句,后来回去,在连江作客,竟然就死在连江了。人们都认为是诗句有预言。族兄朱璟,字台正,做生员(秀才)时就大有文誉,相国黄景昉曾经称赞他说:"隐比鸿光,雄夸杜李。"著作有《简园集》七卷。
朱元春:字尔衮,朱涸的玄孙。七岁时死了父亲,母亲抚养教育他,天姓聪明颖悟,为文立就。刚13岁,郡守慕天颜对他的才能感到神奇,在童子试(考秀才)时,取他为第一名。康熙辛酉年(1681年)乡荐,授官直隶满城县,革除弊端奸邪,为政清廉,刑罚简约。当时各州各县蝗灾大盛,监司委命元春全面查清捕杀。元春仿效蜗元的故事,追逐捕杀尽所有蝗虫,恩惠遍及邻近的县邑,收成正歉,百姓无以聊生,向上级报告,要求打开国家仓贮,紧急给百姓放腺,正好皇上车驾巡幸五台山,一连几天大雨,皇上车驾驻马毕县里,下谕旨命大臣将仓库贮粮发给痍兵,可是仓库已经没有粮了。大臣据实奏上,皇上高兴地说:"满城县令能够这样做吗?”特地降旨转驻别处。不久大兵出征嘴尔丹,元春奉上司命令运输粮饷没有差错,凭着军功晋升二级,己卯年被接入京都,老百姓很感念他,逢年过节携带礼品到京师赠送给他,但他一概不肯接纳。元春庚辰年廷试第一,官拜山东道监察御史,上奏章弹励浙江布政使越良壁长期亏空国库,安徽按察使董昭祚滥于刑罚,苛刻惨忍,重上对他的奏章全部给予认可。福州府闽候县令催迫苛捐惨忍苛刻,在公庭蛮横杖打生员张大山,引起三学公愤。总督郭世隆题参三学生员四十多人。元春听到这件事,就上奏章辩白,各位生员才能免于起诉,都感激不尽,请求把元春列入本省乡贤。壬午年巡视西城,上奏章弹劾地方光棍凭借宗人府名声擅自开米行哄抬价格。皇上很赞赏他的话,用对联二幅赏赐他,亲笔书写二幅联句,其一,风纪严廊,其二,公正无偏。不久,因母亲去世,皇帝钦赐他快马回归故里,衷伤骨毁犹如小孩子那样依恋,孝服期满,总修莆田县志。丙戌回到朝中,补任浙江道御史兼掌江南道亨务,上奏章弹劾山东巡抚王国昌大计不公平。丁亥年巡视中城时,大名府候补道员王恺人冤枉陷害元城知县徐廷芳,全家死在监狱中。徐廷芳的外甥林朝栋探听舅舅一家没有存活•,找到一匣血写的状词,进入京城控告。当时王恺人正在吏部大堂掣元春上奏弹劾,把他拘拿回府问罪。全郡连小孩子都拍手称快。戌子年任京截道御史。皇帝特地命令内廷教习赐给元春人参、榛子、皇帝的是宝。又监试京城考场,矢志为公,一心谨慎,弊端全部清除。庚寅年巡视东城,上疏弹劾内务府五十吟等勒索车辆的罪过。凡是他所陈奏的,没有一件不是国计民生,振兴严肃纲常风纪,风度凛然,有古代著名谏净大臣遗风古训。文选、丈集、诗集、箕裘集偶然随笔作为传家之宝。逝世时享年76岁。
朱源淳:朱天贵的儿子。因父为国捐躯,荫授援湖广兴国知州官职,刚到任就平均百姓不平均的赋税徭役,豁免那些几十年去逃荒、生活无着落百姓的钱粮,持身清廉正直,替原来判错的案件改正。后改任四川藩司经历官,升任云南晋宁牧,晋宁山田经常干旱,源淳随山势开凿渠道三十多里,灌溉<几百顷地势高亢的田地。承接办理毕节、块泽两地铅矿,凡是收入支出盈亏收进放出宽缓急迫的事项,全部写成有关的规定,狡猾的官吏、奸诈的商人没人敢伸手。计典得上考核补授蒙化同知。不久被选调担任武定知府。恰巧乌蒙渺猱•叛逆骚动,滇西边境靠近武定。源淳亲自巡哨防备抵御,苗集不敢侵犯。不久被委命担任广南道官职,辖地有女士司呐赫儿被仇家诬陷,株连汉族百姓几百人,几乎酿成大狱,构成大灾难。源淳裁决,为呐赫儿平反,表白她的冤枉,释放那些受株连的人,诬蔑的人按照法律斩首处决,地方因此得到安宁。后升任济东泰武道官职,刚上任,探访了解到各州县管驿家人胥役克扣、减少、勒索等各种弊端,首要作为严禁对象。赛安府男人妇女上东岳庙烧香,有花粉、香马、醮料的材料等各种名称样式,原来是属于监道经手收款,大约有30多两银子。以前虽然禁止革除,但时间久了弊病就生出,源淳全部屏临革绝,整饬一新,鄙陋规矩全部革除。不到半后,在官任上故去。
朱闰章:字振白,朱湖制六世孙,殖正癸卯中进士,授官北直安肃县知县,后调任延平府学教授。闰章性格憨厚正直,担任安肃县知县时,直隶府正过问水田之事,安肃县南有一百多顷的田地像梨鸡爪一样,原来种谷子、小米的人全部命令他们按照稻田那样设水闸,用水耕种,闰章认为植物土地都不适合,土层上面虽厚可是沙质疏漏,不能容纳水分。闰章向上级官员陈述,请求酌情施行。可是上级督查责令更加急切。闰章心想接近收成的东西,不忍心放弃,差点儿因为忤逆上司而得到罪名。后来安肃县耕种收获和原来一样,收成依赖他得到丰收,老百姓对他非常感恩戴德。闰章自己知道和当时社会不很相合,改任教育职务,刚上任,稽查原来的案件,有个永邑名叫某的人,和同族的人打官司,诬蔑那个人有劣迹,那个人是他同一个府学的生员。闰章召见这两个人一起对质那件事,洗雪了他的冤枉,全县的人都称赞闰章处理公允合理,很得读书人的民心,因为年老辞官,76岁时故去,儿子宏烈,南金。
朱朗:字斯荀,天性聪明颖悟,读书过目成诵,文名很早就轰动天下,文章刚脱稿,人们就争先传阅抄写。康熙乙未年(1715年)登进士第,按旧例要留在京城教育学习,朱明因为父母年老,极力请求回家,侍奉赡养十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操持,父母生病,煎汤熬药一定自己先尝一尝,衣服也不脱,腰带也不解开(意为父母一有声动,睡下就爬起来)。初次任职在河南密县,对百姓有恩泽(德政),不久改任建宁教授,能从多方面教育启迪学生,文凤为之一振,悬车后蘑,剩余的俸禄用来修建祠堂坟墓,建立祖辈父辈碑坊,对自己的各位孩子说:“我不是不置家产田园,只想留清白的名声给你们。”撰写训蒙(小学启蒙)家课,刚入学的人很敬仰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