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始祖晋武子士会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范氏族谱》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3779
颗粒名称: 范氏始祖晋武子士会传略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31-32
摘要: 杜伯生子隰叔,入晋为士师,遂以士为姓。传至士会即为范氏始祖。士会,字季,春秋晋国太傅、中军元帅。士会父士谷,字缺,晋国司空、下军元帅。晋襄公薨,相国赵盾,任先蔑为正使,士会为副使,入秦报丧,迎公子雍为君。赵盾因襄夫人穆赢之故,背之,立灵公。兵拒之,秦丧师,公子雍死于敌军之中,先蔑、士会也从秦师而归,秦康公俱拜为大夫。赵盾从荀林父之言,令卫士护送两宅家眷及家财至秦。赵盾遂集六卿议之,策归士会之谋,纳臾骈之谋,迎归士会。中军付帅先谷等不尊将令,林父劝阻无效,遂传三军并济。悼公任士鲂为上卿,封食邑于彘邑,称为彘公子。後士鲂的子孫以彘为性,遂为彘姓的始祖。
关键词: 范氏 士会 传略

内容

杜伯生子隰叔,入晋为士师,遂以士为姓。传至士会即为范氏始祖。
  士会,字季,春秋晋国太傅、中军元帅。
  士会父士谷,字缺,晋国司空、下军元帅。晋襄公薨,相国赵盾,任先蔑为正使,士会为副使,入秦报丧,迎公子雍为君。
  赵盾因襄夫人穆赢之故,背之,立灵公。兵拒之,秦丧师,公子雍死于敌军之中,先蔑、士会也从秦师而归,秦康公俱拜为大夫。赵盾从荀林父之言,令卫士护送两宅家眷及家财至秦。
  之後,秦师伐晋,晋师屡北。查知皆士会画策也。赵盾遂集六卿议之,策归士会之谋,纳臾骈之谋,迎归士会。
  士会至秦三载,回绛城,不胜感慨,入见灵公,肉袒谢罪。灵公曰:卿无罪也。使列六卿之间。秦康公不负与士会黄河之誓,送士会家眷归晋。士会感康公之义,致书称谢,提以息兵养民,各保四境。
  康公从之。自此秦、晋相安数十年。
  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闻楚伐郑,谋救之。乃拜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谷副之。士会为上军元帅,郤克副之。赵剃为下军元帅,奕书副之。率车六百乘,至黄河口,闻郑已降楚,楚师已归途。士会曰:救之不及,战楚师出无名,应班师以待后举。林父从之,遂命班师。中军付帅先谷等不尊将令,林父劝阻无效,遂传三军并济。士会知之必败,先结阵以防,勤探敌情,究谋策对,楚不敢逼。楚师尽退,整军而归,于军无损。
  后士会又灭赤狄,献伏于周。景公上奏于王。王以蔽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太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又常平王室之乱,周定王赐享安之礼。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士会观郤克之志。召燮曰:吾闻之喜怒类者,鲜易者实多。诗曰:君子好怒,乱庶遄回,君子知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心益之。郤子其人,卸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殃甚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乃请老,郤克得以伐齐。
  士会初封于随,曰随会、又名随季、又称士季。历辅:文公、襄公、灵公、成景五君,功勋卓著。后又封范地,卒谥曰武子,子孑系又称范氏,遂为范氏一世祖。
  士会的长子士燮,为晋卿,号文子,为范氏受姓二世祖。
  士会次子曰士轼,又名士康,因留秦,取留下之意,后为刘氏一支始祖。
  士会三子曰士鲂,于周简王十四年,晋厉公被弑,与荀莹迎晋悼公。
  悼公任士鲂为上卿,封食邑于彘邑(今山西省霍东县东北),称为彘公子。後士鲂的子孫以彘为性,遂为彘姓的始祖。

知识出处

范氏族谱

《范氏族谱》

本书始修于宋,宋庆历六年(1046年)皇帝宋仁宗御制范氏族谱序,曰“谱岂可不作,亦岂可徒作”、“范氏族谱,其尚钦哉!”宋皇祐三年(1051年)又有续谱,文正公为续修家谱作序,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又有一部续谱,其后能见鲜少,至20世纪90年代,才有高平堂范氏族谱、玉田范氏族谱出现。然由于房系不同,昭穆不明,且肇平、肇箕兄弟入广(业)以来已有470余年,未曾修谱,日居月诸,世运年湮,有失传之虞。今族亲为编修谱牒,派员到省内外广泛收集族史资料,时复三秋,几易其稿,经编写人员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这一浩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填补了广业里范氏族谱的一项空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