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255
颗粒名称: 抗倭英雄戚继光
分类号: K820.8
页数: 5
页码: 75-79
摘要: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是明代杰出的爱国将领,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他两度入闽剿倭,彻底清除了福建的倭患。明朝追念其功,世袭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传到父戚景通时已是第六代了。戚继光从小在父亲的严格教诲下学文习武。当时北方俺答汗侵扰边境,戚继光积极参加保卫京城活动,到蓟门戍防五年。牛田主寨被攻陷以后,福建境内的倭寇残余纷纷向莆田的林墩逃窜。戚继光乘胜追击,直追到黄石才收兵,并救出被掠民众2100多人。共斩敌2400多人,救出百姓3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沉重打击倭寇凶焰。由于后续倭寇不断登陆,福建沿海各地纷纷报警。
关键词: 戚继光 传略 福建

内容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是明代杰出的爱国将领,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他两度入闽剿倭,彻底清除了福建的倭患。
  戚继光生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其先祖戚详,曾随朱元璋征战,在攻打云南时阵亡。明朝追念其功,世袭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传到父戚景通时已是第六代了。戚景通治军严明,精通武艺,熟读兵书,历官都指挥和大宁府都指挥使等职。戚继光从小在父亲的严格教诲下学文习武。一次,戚景通对戚继光说: “我留给你的就是国家的土地,你应好好保卫它!”戚继光回答说:“大人所留给的,儿当誓死保卫。”戚继光17岁时父亲去世,他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他怀着保国卫民的雄心壮志,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战斗诗句。当时北方俺答汗侵扰边境,戚继光积极参加保卫京城活动,到蓟门戍防五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升署山东都指挥佥事,即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了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戚继光调佥浙江都司。翌年七月升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入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在抗倭战斗中,他虽取得一些胜利,但因当地明军缺乏训练,战斗力差,经常发生部队溃散事件。因此,经过上司同意,他亲自到民俗慓悍的义乌县募兵三千,进行严格训练,组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抗倭军队。嘉靖四十年(1561年)夏,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戚继光率领所练新军,在台州一带多次给倭寇以沉重打击,共擒斩、焚死、溺毙敌人近6000人。队伍也闻名天下,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因功晋升为都指挥使。他又到义乌募兵,把戚家军扩充到一支拥有6000人的队伍。
  浙江的倭患基本平定以后,福建的倭患更加严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夏,戚继光奉命率部由温州入闽参加福建的抗倭斗争。当时,福建的倭寇集中在两大据点:一在宁德东北海边的小岛横屿;一在福清境内的牛田。根据行军路线,戚继光决定先打横屿,再打牛田。是年八月六日潮水退时,戚继光率军对横屿之敌发动进攻,他亲擂战鼓,将士奋勇争先,很快便杀退守在岸边的倭寇,胜利登陆。岛上的倭寇妄图凭籍所建木城抵抗,戚家军便纵火焚烧,倭寇抵挡不住,四散逃命,被追杀340多人,淹死600多人。戚家军仅用半天时间,就歼敌1000多人,救出被掠男女800多人,一举收复被倭寇侵占达三年之久的横屿岛。 戚继光回师宁德休整,在八月中秋节时,他写了一首祝捷歌让战士们吟咏,以鼓舞士气,严肃军纪,激发将士爱国热情。歌词写道.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憾;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八月十六日,戚继光率军南下,10天后到达福清。倭寇老巢牛田背山面海,周围还有杞店、上薛、西林、木岭等据点,络绎大约30里。戚继光到达后即登上大乌岭观察敌情,发现各处垒沟纵横,地势复杂,难以强攻。于是他一面备战,一面放出风声说部队要休整,以麻痹敌人。他将队伍分为三路,一出仓下;一出锦屏山;一路分别埋伏在哨林木岭、田原岭、上迳等处,防敌抄袭,并断敌归路。九月初二凌晨,戚继光率部向杞店发起突袭,那里的倭寇还在梦中,未及反抗,就全部被消灭。随后,他把队伍开到离福清城10里的锦屏山,设伏击溃来犯之敌700余人。接着,三路大军直捣牛田倭窟,计斩倭首680余级,收降胁从者数千,救出被掠男女900多人,又一次取得抗倭重大胜利。
  牛田主寨被攻陷以后,福建境内的倭寇残余纷纷向莆田的林墩逃窜。戚继光率军向林墩疾进,天亮时逼近倭巢。倭寇企图顽抗,戚继光率军奋勇杀敌,斩首960级,淹死倭寇1000多人。 戚继光乘胜追击,直追到黄石才收兵,并救出被掠民众2100多人。
  十月初一,戚继光班师,重过福清。初五,倭寇300余人在牛田登陆。戚继光率军猛攻,擒斩贼首等150多人,粉碎了倭寇的反扑。
  十月十七日,戚继光率军到达福州,受到官绅百姓的热烈欢迎。十一月,戚继光率军回浙江休整。十二月,升任副总兵。戚继光回浙江不久,福建的倭寇又卷土重来,并攻占兴化府城。明朝起用抗倭名将俞大猷为福建总兵,俞大猷急调戚继光再次入闽参加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二月,戚继光又亲赴义乌募兵万余人,然后率军入闽。四月十三日,戚家军再抵福清。这时倭寇集踞在兴化东南的平海卫。戚继光会同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共商破敌之策,决定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平海卫,戚家军为中路军。
  二十一日深夜,明军悄悄出发,天刚亮已近敌营。戚家军正面进攻,左、右两军合力攻打,倭寇大败。明军把平海卫附近的许家村敌营团团围住,乘风放火,奋勇杀敌。最后攻破敌巢,收复平海卫。共斩敌2400多人,救出百姓3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沉重打击倭寇凶焰。
  由于后续倭寇不断登陆,福建沿海各地纷纷报警。戚继光率军在福清、福州、连江、兴化等地沿海继续剿除小股水陆倭寇,连战连捷,为福建东南沿海平倭斗争作出重大贡献。十一月,戚继光升任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这时,倭寇不甘失败,纠集二万余人围攻仙游城。而戚家军正分散在各地剿灭小股倭寇,一时无法与敌作战。戚继光一面加强防务,一面集中兵力,并催令浙江部队迅速入闽增援。
  十二月二十日,戚继光集中一万左右兵力,组织反击。鉴于敌强我弱,戚继光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敌之南垒,并分兵两支,佯攻敌东西两垒,并设疑兵牵制北垒敌军,使敌无法增援。二十五日,戚继光大军先攻破南垒,随后各个击破,连克敌东、西北三垒,歼灭大批倭寇,解除了倭寇对仙游城的包围。
  随后,戚继光率军紧追逃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在同安县大败逃敌,斩首千级。后残敌逃往广东,福建倭患暂告平息。翌年,戚继光率军入粤参加平倭,经过两年奋战,终于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调戚继光到北京,训练兵卒。翌年五月,任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军务,防守北方边境。他大力修固长城,同时加强军队训练,还写了一部《练兵实纪》。他击败小股来犯的蒙古骑兵,保卫北方边境的安宁,因功升为左都督、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他把自己的诗文选成五卷,称为《止止堂集》。
  万历十一年春,戚继光调到广东镇守。万历十三年因肺病辞职,回山东登州老家养病。万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逝世。
  福建人民历代缅怀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沿海一带建有戚公祠奉祀,许多戚家军遗迹均保存下来,以供后人凭吊,生产戚家军行军时携带的干粮可以穿线的小圆面饼,称为“光饼”,以此缅怀戚继光及其带来的安居乐业。

知识出处

福建爱国名人

《福建爱国名人》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福建人民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本书辑录了部分爱国先贤的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