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流风余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2116
颗粒名称: 七、流风余韵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266-268
摘要: 王培旬在其《乡园忆旧录》一书中称,博山赵氏“自清止(赵进美)、秋谷(赵执信)两先生后,多习诗画,渐染余风”。⑨在赵氏后裔《赵公礼堂墓志铭》中也说:“博山赵氏自有明来以文学世其家,海内攻诗古文词者,莫不奉韫退(赵进美)、秋谷(赵执信)两先生为山斗。今虽流风少衰矣,而两先生之流属子姓犹然被服儒雅,兢兢焉克守先型。”④赵执信有子六人:长子赵愚,庠生;次子赵戆,庠生;三子赵愻,字去奢,岁贡生,著有《西陵诗钞》。四子赵念,字寿馀,禀生;五子赵勰;六子赵庆,字幼石,号万君。其中,幼子赵庆最有文名。他自幼聪慧,能诵《文选》,“有盛名于时,才隽学富”。口授此,冠篇首,将激励进取。
关键词: 赵氏 家族 余韵

内容

王培旬在其《乡园忆旧录》一书中称,博山赵氏“自清止(赵进美)、秋谷(赵执信)两先生后,多习诗画,渐染余风”。⑨在赵氏后裔《赵公礼堂墓志铭》中也说:“博山赵氏自有明来以文学世其家,海内攻诗古文词者,莫不奉韫退(赵进美)、秋谷(赵执信)两先生为山斗。今虽流风少衰矣,而两先生之流属子姓犹然被服儒雅,兢兢焉克守先型。”④赵执信有子六人:长子赵愚,庠生;次子赵戆,庠生;三子赵愻,字去奢,岁贡生,著有《西陵诗钞》。四子赵念,字寿馀,禀生;五子赵勰;六子赵庆,字幼石,号万君。
  其中,幼子赵庆最有文名。他自幼聪慧,能诵《文选》,“有盛名于时,才隽学富”。⑤乾隆元年(1736)举人,拣选知县,著有《对酒集》。赵执信临死前不久,曾作《题幼子庆赋稿》,说:“余盲目病废十二载于兹矣。甲子新秋,避迹山林,好风隹日,静与道习。
  ……昔余示庆格言:心周天下,目尽古今;内足于己,不求胜于人,斯可以称学者。余年逾八十,学道弥坚,清静坐忘,止观自足。口授此,冠篇首,将激励进取。后有识者,始信家庭无异学,余非私誉其子也。”①赵执信有女四人:长女适淄川庠生孙聿枚;次女适博山翟成性;三女,生平不详;季女赵慈,字雪庭,适济南朱崇善。
  在赵执信的子女中,小女赵慈史籍记载较详,名气也最大。
  她自小便接受了家庭良好的文化教养和熏染,受到父亲严格的训练与教导,擅长吟咏诗词,并且风韵独具,辞意清新,成为清初一名颇有才华的女诗人。
  赵慈大约生活在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间。正当她在优裕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时,赵执信却突因《长生殿》一案被罢官。于是赵家开始日渐衰落,生活逐渐变得越来越贫苦,到赵慈出嫁时,连点像样的嫁妆也没有。她嫁到济南后,住于大明湖畔。丈夫朱崇善也是一位穷士寒儒,所以生活也一直是穷困潦倒,清贫度日。
  家境的破落和生活的窘迫,使她常常把满腹的悲忧伤感之情寄托于诗词中,格调哀婉工丽,凄恻动人。据《续修博山县志》卷12记载:“赵兹字雪廷(庭),秋谷公之季女,悲忧侘僚之音,一一寄之于诗。如空谷幽兰,无人自赏。有《灰心断肠诗词集》,缮本惜不完。”当时人称她的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往往有名句似青莲。如‘芳草一庭和恨生',‘自折荷花带露归,等句,笔健意圆,绝不类闺阁中语,而字句之间别饶秀艳。读之凄然欲绝。”②赵慈不但擅长诗词,而且还有论诗的著作,有《诗学源流考》1卷。据《续修历城县志》记载:“执信与阮亭论诗不合,著《谈龙录》、《声调谱》以救其失。雪庭亲承指受,著有《诗学源流考》一卷。”《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将赵执信、赵慈父女与蔡仲郎(邕)、蔡文姬父女相提并论,足见其在当时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赵执信有孙九人:赵须、赵硕、赵撅、赵頠、赵颗、赵领、赵额、赵頛。赵须、赵硕,皆庠生;赵頔字问亭,号石濑山人,禀膳生,工书善画,著有《破遵》、《天然巢》、《南亭》等诗集;赵领,字海引,号香海山人,“画山水擅名,笔力苍劲,气局宏深,如处洪荒之世,山石草木,迥非人境。偶写水,则波涛回旋激宕,似有雷霆之声。于诗品中,可云积健为雄。”①“工书山水,仿唐宋名人笔意”。
  赵頵字冕亭,乾隆壬午实授金匮县知县、江苏吴县知县。
  另有曾孙八人。其中一名赵睢,字文泉,为赵领之子,“工书画,追从香海、石濑,笔墨遒劲,为时名家”。他们很少出仕,大多以诗书见长。
  在赵氏的后裔中,还有一位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名叫赵吉,字礼堂。他早年以科举为志向,虽“家计萧然”,而问学为辍。
  但在两次科场失意后,便“弃去经商”,“由是行贩诸什物于江浙,不数年获利无算,富遂与封君。……又购泰西机采掘煤矿,所赢息钱半襄义举,君前由赈捐得奖四品阶,洎创办商人地、组织学校,邑人群举为祭酒。壮年喜从嗜古者游,金石文字真鹰鉴别颇精。晚年日手一编,每以少壮未尝学问引为深耻。”②

附注

③《乡园忆旧录》卷3。 ④《赵公礼堂墓志铭》。 ⑤《国朝山左诗钞》卷55。 ①《饴山文集》卷12。 ②《续修历城县志》卷30《艺文志》。 ①《乡园忆旧录》卷3。 ②《赵公礼堂墓志铭》。

知识出处

历代赵氏望族

《历代赵氏望族》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根据丛书体例编排的要求,每一专题(一个家族的历史)可大可小。大者可二三十万言,自成一书;小者可二三万字,独立成篇,十数篇汇集为一书。具体可分甲、乙、丙、丁等数种体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