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
唯一号: | 131020020210001077 |
颗粒名称: | 19.荆州李逊家族——陇西李氏分房之二 |
分类号: | K820.9 |
页数: | 2 |
页码: | 367-368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李逊系西魏横野将军申公李发之后。李逊字友道,曾祖李进德,任太子中允。其祖父李珍玉,系昌顺县令。其父李震,为雅州别驾,世居荆州的石首。李震过早去世,李逊幼年贫困,但却与其弟李建努力攻读经史,其兄长李造为支持两位弟弟读书,不惜乞讨为生,早卒。李逊、李建兄弟二人不负其兄之望,先后考中进士。李逊官至吏部尚书、凤翔节度使。李建曾任知制诏,为皇帝起草诏敕,官至礼部侍郎。李建三子,以李讷最知名,官至华州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李逊为地方官,处事宽厚,甚得民心。因李逊一生居官忠正,故废朝一日,以示致哀。 |
关键词: | 安康 李迁哲 家族 |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