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历代李氏望族》 图书 |
唯一号: | 131020020210001034 |
颗粒名称: | (4)忠诚正直 |
分类号: | D648 |
页数: | 3 |
页码: | 299-301 |
摘要: | 本文讲述了李德裕居官忠于职守,又敢于直言上谏。穆宗不晓政务,其亲戚常与宦官、权臣来往,泄露机密,时为翰林学士的李德裕上书谏诤,要求皇帝下令,禁止驸马到宰相及要官私第。皇帝准其奏后,又下诏书令其上贡盘条缭1000匹,李德裕又上书进古今俭约之道,委婉谢绝。对此李德裕总是对皇帝耐心劝解。②敬宗未处置李德裕,也不听劝,仍一意孤行,不久即被宦官害死。李德裕为官尽职责,在去蜀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正碰上蛮族剽掠之后,民不聊生,他修缮关防隘口,加强防务,又派人到南诏,将4000多名被俘的工匠领回成都。再度为相,武宗信赖,君臣合力,击败回纥, 平定藩镇叛乱,禁止佛教泛滥,限制宦官专权,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
关键词: | 忠诚 正直 李氏望族 |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文讲述了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但是,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雇历史上留下较深的家族印记。大浪淘沙,风云流散,只有那些人才相继,名流辈出,从而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过较长影响的家族,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较为丰厚的家族文化积淀(如至少在历代正史、稗史、州县方志、谱牒文集中存留着较多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这样的家族,就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一门望族史或变幻着历史风云,或凝结着人世沧桑,或负载着文化的传继,其丰厚底蕴,决定了其在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学术界以往对名门望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宏观分析上,和对该时期个别门阀望族的“个案研究”上。而对其他时期的名门望族,尤其是门阀制度崩溃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望族研究,除30年代潘光旦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嘉兴望族》和近年来少数几篇论文外,总体上还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