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祈福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2663
专题名称: 畲族祈福习俗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1/001
起始页: 074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畲族地区大凡一村一庙,村落大、历史久者还有一所祠堂。较大的庙宫有泥塑菩萨肖像,如奶娘、林公、土地公、真武帝、五显大帝等。较小的庙仅贴个神名。没有庙的畲族村在大树下拣三个石头一垒,或打个石碑一插,放只香炉,也当“神明”。届时,由各户捐献一定的三牲福礼,在“神明”面前供祭一番。祭毕,福礼按户分回享用,俗称“做福”。 畲族“做福”一般都结合农事活动进行: 正月初一或初四日,为“开正福”。福安北部畲村把“开正福”和“下神福”扭在一起,于正月初五日进行。主要目的是祈求一年四季平安。 农历二月初一或初二,为“春福”。有祀管田产的土地公的村,合在“土地福”(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求神庇佑春耕顺利,五谷丰登。 “立夏”日,为“夏福”。庆祝夏粮收成。有的畲民还要拿麦子换面或饼当饭吃上一餐。 端阳节前后,或农历五月三十日,这时晚稻、番薯都已栽插,为“保苗福”。求神保护庄稼免遭病虫害、兽灾、旱灾等,以祈禾苗茁壮成长。 “白露”日,为“白露福”。时值水稻扬花孕穗,要求神明顺风顺雨,庇保田园大熟,不让即将丰收的粮食受损失。 “立冬”日,为“冬福”。答谢神明保佑秋粮进仓。 除夕,为“完满福”,也称“做大年”,答谢神明庇佑并庆祝一年的农事活动。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