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草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1295
专题名称: 凤草儿
其他名称: 别名:小草儿;九重楼;七星塔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342.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 Thunb.ex Murr.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生或多年生小草本,高6~40cm。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披散,纤细,具4棱,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对生,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15mm,宽1.5~8mm,先端钝,基部抱茎,叶面有微细透明腺点;叶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而成叉状分枝;花小,黄色,直径约6mm,花梗线状,长5~10mm;萼片5,黄色,卵状披针形,长4~5mm;先端急尖,上部有腺点;花瓣与萼片等长,宿存;雄蕊(5~)10~30枚,基部联合成3束,花丝丝状,基部合生;子房上位,一室,卵形椭圆形,长约2mm,具侧膜胎座,花柱3,丝状,分离,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长约4mm,成熟时裂为3果瓣。种子多数,圆柱形,淡黄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地耳草生于田野较湿润处、向阳山坡潮湿处及山林麓沟边。分布辽宁、山东和长江以南地区。 【采收加工】 春、夏季开花前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干品全草长10~40cm。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具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完整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具细小透明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气微,味微苦。 以色黄绿、带花者为佳。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苷(qiercitr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槲皮素-7-鼠李糖苷(quercetin-7-rhamnoside),3,5,7,3′,4′-五羟基黄酮-7-鼠李糖苷(3,5,7,3′,4′-penta-hydroxyflavone-7-rhamnoside),田基黄灵素(sarothralin), 田基黄棱素(sarothralen)A、B,湿生金丝桃素B(uliginosinB),绵马酸BBB(filixic acid BBB,即绵马酸),双脱氢Gb1α(bisdehydroGB1α),田基黄绵马素(saroaspidin)A、B、C,白绵马素iBiB(albaspidiniBiB),田基黄灵素G,地耳草素(ja-ponicine)A、B、C、D。 【药性】 阳药。 【主治】 小儿腹泻,肝炎,血崩,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附方】 1.小儿腹泻:小草儿1~3g,水煎或开水泡服。 2.血崩:风草儿(顶端稍嫩部分)3~6g,黄酒炖服。 3.肝炎:风耳草30g,虎杖15g,土茵陈30g,车前草15g,毛道士15g,十大功劳20g,岩柏30g,水煎服。 4.毒蛇咬伤:七星塔、百路通、哈卢弟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