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805
专题名称: 附骨疽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184.pdf
专题类型: 医疗

专题描述

附骨疽是一种初起无头、病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 附骨疽的发病特征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肿胀,伤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 畲医认为,附骨疽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壅滞。或因患疔、疮、疖、痈等失治,致毒气走散,深入营血;或因感受暑湿,客于营卫,流注全身各处,邪毒结滞不散,使经脉阻隔,气血凝滞,导致流注,发为骨疽。 治疗附骨疽初起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外用结合内服。溃后宜扶正补益治疗。常用畲药有红头绳、鸭绿紫、山桑、山之二、山刚子、水杨梅、天光子等。主要单方验方如下。 1.红头绳(星宿菜)20g,鸭绿紫(冻绿)10g,铁交杯(杏香兔儿风)5g,细叶覆盆子根(山莓)3g,大料谷皮根(藤葡蟠)10g,山桑(鸡桑)根皮15g,炖黄酒内服,药渣外敷。 2.红头绳(星宿菜)20g,鸭绿紫(长叶冻绿)10g,细叶覆盆子根(山莓)3g,七厘丹(藜芦)根3条,山刚子(崖花海桐)根3g,山桑(鸡桑)根皮15g,炖黄酒内服,药渣外敷。 3.山之二(了哥王)30g,山刚子(崖花海桐)30g,水杨梅(水团花)15g,鸡骨柴(矩圆形鼠刺)根15g,用黄酒浸一天后炖服。此外,用山步仁(醉鱼草)根适量浸酒外洗,用山之二(了哥王)叶磨粉外敷。 4.天光子(崖花海桐)15g,山之二(了哥王)30g,上药磨汁滴入瘘管。另用云实15g(鲜药)浸黄酒750ml,3天后饮酒,早晚各一杯。 5.山刚子根30g,了哥王根30g,水杨梅15g,鸭绿紫(长叶冻绿)8g,岩衣山葡萄根30g,黄酒浸服。另用八月札、鸭绿紫根醋磨外敷。适用于骨髓炎骨坏死者。 6.紫叶、米丝花、白花柴针、踏草、鱼骨、山刚子各适量,水煎服。(蓝进成方) 7.天光子(崖花海桐)25g,了哥王30g,白百鸟不宿(楤木)根15g,鸡骨柴(鼠刺)10g,水杨梅15g。上药共浸黄酒750ml,一周后早晚各服一次(适量)。如出现瘘管,将此药滴入,另用天光子叶与了哥王共碾细末,加冰片外敷。(雷三妹方) 8.千里光鲜药适量,捣烂外敷。主治股骨头坏死。(蓝金翠方)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