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788
专题名称: 黄疸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158.pdf
专题类型: 医疗

专题描述

黄疸是以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分为阳黄和阴黄。 黄疸的病因分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多由感受外邪,特别是湿热疫毒之邪,郁阻中焦,蒸于肝胆,使脾胃失于运化,肝胆失于疏泄,胆汁浸淫肌肤而成。内因则多因脾胃虚寒,湿从寒化,寒湿阻滞中焦,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黄。外因发黄多为阳黄,内因发黄多为阴黄。 畲医认为,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阳黄之人阳盛热重,平素胃火偏旺,湿从热化而致湿热为患。由于湿和热有所偏盛,故阳黄在病机上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之别。阴黄之人,阴盛寒重,平素脾阳不足,湿从寒化而致寒湿为患。同时阳黄日久,或用寒凉之药过度,损伤脾阳,湿从寒化,亦可转为阴黄。 畲医对黄疸的治疗以化湿利尿为大法,根据湿热和寒湿的不同分别采用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法。常用畲药为山里黄、茵陈、六月雪、平地木、虎杖、土茵陈、鸡娘草、香茶菜、岩柏、佛指甲、蓬蒿等。主要单方验方如下。 1.茵陈30g,山里黄10g,茯苓15g,板蓝根25g,车前草10g,甘草5g,水煎服。(雷后兴方) 2.香茶菜30g,山里黄根30g,茵陈20g,黄柏15g,海金沙(全草)20g,白茅根20g,金钱草20g,板蓝根30g,丹参10g,五倍子20g,茯苓12g,甘草8g,水煎服。(蓝水新方) 3.山里黄根、六月雪、平地木(紫金牛)、竹米根(粉条儿菜)、土茵陈(阴行草)各适量,水煎服。用1周黄疸退后,用红鲤鱼加阔叶黄柏叶煎服,不复发。(雷友更方) 4.虎杖15g,田基黄30g,土茵陈(阴行草)30g,车前15g,白英30g,十大功劳20g,山扁柏30g,水煎服。(雷国胜方) 5.项颈花根(紫花)100g,大介狗尾巴(狼尾草)根50g,木贼50g,甘草3g,盐肉或盐肉骨头适量,水煎服。(蓝佰根方) 6.鸡娘草(翠云草)全草连根30~50g,水煎服。(蓝文春方) 7.紫金牛15g,阴行草15g,山里黄15g,凤尾草15g,白马骨15g,车前草15g,黄柏15g,松树儿(金株)15g,乌韭15g,海金沙15g,水煎服。(雷三妹方) 8.黄荆楸(牡荆)根15g,煎汤烧豆腐吃。 9.蚕砂9g,铁拳头(香茶菜)15g,茶水蓬(野艾)15g,龙须草9g,水苦益(鸡儿肠)18g,山里黄9g,水煎服。 10、黄柏、六月雪各适量,加鸡蛋2个一起煎服(鸡蛋可不吃)。(雷祖利方) 11.岩柏(江南卷柏)10g,乌韭10g,柏竹根10g,茵陈10g,水煎服。(钟乃金方) 12.油柴、柳根、车前、小青(爵床)、佛指甲(垂盆草)、水黄枝、茵陈(阴行草)、黄柏、虎杖、蓬蒿、金钱、大黄各适量,水煎服。(雷宗明方) 13.黄鸡(狭叶加大功劳)全草、盆地锦(石胡荽)全草、山水堇(腐婢)根各适量,水煎服。 14.络石藤(薜荔)、栀子根(山里黄根)、方梗老鸦碗(活血丹)各适量,水煎服。(雷陈亮方) 15.黄栀草(金丝梅)根适量,黄毛鸡1只,水煎服。 16.盆地锦(天胡荽)全草、假花麦(野荞麦)块茎(切片)各适量,水煎服。 17.山里黄根30g,野靛青(大青)15g,小香勾(全叶榕)30g,乌竹柴(乌饭树)15g,山麻慈(腐婢)15g,山茵陈(阴行草)15g,水灯草(灯心草)10g,蛤蟆衣(车前草)10g,梨子根(野山楂根)20g,野芥菜30g,木通(八月札)15g,水煎服。(蓝发高方) 18.山里黄根、龙乌草、杏仁、天竹儿、梅儿根(梅树根)、山葡萄、乌药儿(乌药)各适量,水煎服。(蓝龙信方) 19.铁拳头(香茶菜)60g,水煎服。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