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658
专题名称: 撮痧
其他名称: 又称:抓痧;捏痧;夹痧;拧痧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090.pdf
专题类型: 医疗

专题描述

撮痧又称抓痧、捏痧、夹痧、拧痧,是畲族最常用的发痧疗法。方法为:先准备润滑剂(同上),不同的痧症选择不同的润滑剂,有不同的治疗效果,然后手握紧拳头,五指屈曲,食指、中指的第二节张开呈60~90度角,沾上准备好的润滑剂,对准要撮的部位,把皮肤用力撮起,然后突然松开,皮肤还原,这时会发出“啪”的一声,连撮5~8次,多则十余次,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无痧者一撮会感到疼痛,而患痧症者一撮会感到舒适。撮痧部位一般选颈部、胸部、背部、眉间或太阳穴、大椎、肩井、印堂穴等处,但多根据畲医的经验和病情而定,可选择一处或多处。有的在颈部撮一圈;有的在胸前撮一圈;有的以乳中线为中心,上下左右各撮十几处,俗称后八卦;有的只撮印堂穴。绝大多数撮痧一次即可显效。若不效,可反复多次撮痧治疗,直至痊愈。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