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法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656
专题名称: 熨法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087.pdf
专题类型: 医疗

专题描述

熨法是用被火烘热的物体或将加热后的药物贴熨于人体的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贴熨物体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热熨法与药熨法。 (一)热熨法 畲族民间常用青砖、河沙、石块、生姜、盐、葱、醋、水、麦麸等作治疗器具。 1.青砖或石块熨法 将两块青砖或边缘光滑的石块用火烘热后取出,然后用两层毛巾裹上,在需热熨处放上一层毛巾,两块砖或石块轮流热熨,时间30分钟左右。 2.河沙熨法 将河沙适量(250g左右),放入铁锅内炒热后,倒入布包内,趁热置放于治疗部位热熨,时间30分钟左右。 3.姜热熨法 取生姜500g左右,洗净捣烂,挤出姜汁,然后将姜渣放在铁锅内炒热,再用布包好热熨于患处。冷后再倒入锅内,加些姜汁,炒热后再热熨。可多次利用。 4.麦麸热熨法 将200g左右麦麸放入铁锅内炒热,用布包好趁热置放患处热熨,凉后更换。 5.盐热熨法 取粗盐500g左右,在铁锅内炒热,趁热用厚纸包裹,其外再包一层布,置放于患处热熨。 (二)药熨法 针对病情选择药物或配方。畲医常用水菖蒲、吴茱萸、小茴香、川椒、丁香等。将配好的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30分钟,趁热用纱布蘸取药液,热熨患处。凉后再重新蘸取热药液,可反复多次热熨。此为药液熨法。将剩下的药渣,趁热用纱布包好,热熨患处,冷后再用热药汁滴沾,此为药渣熨法。或将药物研为细末,加入适量面粉做成饼状,可蒸可烙,趁热贴敷患处,此为药饼熨法。 (三)临床应用 热熨法和药熨法主要适用于辨证属寒性、寒湿性、气血瘀滞或虚寒性病证。临床多用于胃肠疾病、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痛经、跌打损伤等。其中青砖或石块熨法、热水熨法、河沙熨法对治疗寒性腰腿痛、虚寒性腹痛腹泻、寒性痛经、乳腺炎初期乳汁不通、乳内结块等有较为显著疗效。 (四)注意事项 属热证或皮肤过敏、皮肤感染、皮肤破损者不宜此法。温度要掌握适中,避免烫伤皮肤。热熨或药熨后注意保暖,躺卧休息片刻后再起身。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