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柴棒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617
专题名称: 打柴棒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21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打柴棒,又称“盘柴槌”,它是流行于闽东畲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棒术,相传起源于畲族发祥地潮州凤凰山,为畲族先人雷乌龙首创。盘柴槌分为长棍和短棍,长棍又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单人耍弄。在清代以前,棍头一端加有铁制的棱尖,狩猎中三米以外就能刺到猎物,这种棍通常用于对付野兽。后畲民定居农耕,慢慢放弃长棍的棱尖,使之变成了今天的长棍;短棍,长六尺,又称齐眉棍、梅花棍,它是畲人当时为了抵御外人侵扰而使用的防御性工具。棒术的招式繁多,有七步、九步、三步进、三步退、四步半、五步跳、双头槌、猴子翻身、公牛转栏、金鸡啄米、老蛇吐吞、天观地测等动作,每个动作都有攻有防,攻防结合,步伐刚猛有力,招招实用,显示出稳健而又灵活的风格。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高皇歌》的文本出发,以小见大,通过诗歌的文本来解读畲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等诸多文化信息,内容包括文化源流——龙麒是个开基人、自我认同——盘蓝雷钟一宗亲、符号信仰——子孙万代记在心、日常生活——凤凰山上去落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