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612
专题名称: 功德舞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216.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功德舞》是在丧葬仪式时,在祖先画像前歌舞,以祈求祖先保佑亡者超生,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根据舞蹈的动律和音乐节奏,动作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通称“坐蹲步”、“一步一踢”、“悠荡”。 (1)坐蹲步。坐蹲步是一只脚踏地,膝部向下颤动,模拟挑担上山或扛木头的姿势,队形为四角和左右对称等重复动作,沉稳健美,富有弹性,是畲族舞蹈中较有代表性的动作。表演时,舞者双手有节奏地转动龙角和挥动灵刀,使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同时双腿呈半蹲状,一步一蹲,步伐简单、稳健、沉重。上身基本保持平稳,当道具向身体甩动时,略扣胸,反之则略向外弹胸,形成独特的舞蹈动律。舞者四人或八人,每两人面相对或背相对,两人动作对称,连续而做,直至乐曲告一段落。 (2)一步一踢。随着舞者情绪的变化,舞蹈速度逐渐变快,众人向里围成圆圈,双手在胸前,有节奏地转动龙角,挥动灵刀,或者放下道具,作“神手”状;同时一脚迈步,双膝微屈,同时踢出另一腿。 (3)悠荡。舞时上身俯冲,并保持一定倾斜度,双手随之荡向前,身体急速跳转。舞者有时轻盈游步悠荡;有时排列成直线,身体左右转动;有时随着情绪发展,速度加快,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形成里外四方对阵,擦肩对背,敏捷急速的跳转。 畲人祭祀舞讲究对称,动作粗犷有力,反映出其强悍、质朴的民族性格和特征。做功德所用的道具,主要有灵刀、龙角等,其中灵刀被视为捉妖驱鬼的神刀;龙角,又称“铃号”,它既可以起指挥作用,又可以渲染气氛,因其声音沉闷、音调高亢、音色燥硬,能营造出神秘诡异和紧张激越的杀伐之气。 畲人有特色的祭祀祈福舞还有闽东的巫舞《奶娘催罡》,该舞分净坛、请神、踩罡三个章节,它通过日常生活情节和生产活动的若干画面,塑造了驱妖镇魔的女神陈十四娘(陈靖姑)的形象。这段表演中奇特的舞步和音乐,体现出浓重的畲族风味,其中还蕴含了诸多原始神秘的元素。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高皇歌》的文本出发,以小见大,通过诗歌的文本来解读畲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等诸多文化信息,内容包括文化源流——龙麒是个开基人、自我认同——盘蓝雷钟一宗亲、符号信仰——子孙万代记在心、日常生活——凤凰山上去落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