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火葬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583
专题名称: 畲族火葬习俗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09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火葬,大多见于明代的一些文献上,如戴璟的《广东通志初稿》中有关于广东畲民火葬的记载,“潮州府民有山〓(畲),曰猺獞。其种有二:曰平鬃、曰崎鬃。其姓有三:曰盘、曰蓝、曰雷。依山而居,采猎而食,不冠不履,三姓自为婚,有病没则并焚其室庐而徙居焉,俗有类于夷狄,籍隶县治,岁纳皮张。”②从中我们可看出畲人火葬的习俗,火葬与畲人频繁迁徙的历史有关,因为他们每迁一地,都希望与祖先同行,人体火化后,取其骨灰盛于陶瓮(俗称“灰瓮”),当迁往新址时将灰瓮带走,暂埋于新址附近山地,再迁时又将其掏出继续带走,直至定居后才择地正式安葬。畲人定居后,受汉族葬俗的影响,火葬习俗逐渐变为土葬。不过,其中的过程和细节跟汉人土葬有所不同。

知识出处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以文观文: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文化内涵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高皇歌》的文本出发,以小见大,通过诗歌的文本来解读畲族的宗教、信仰、民俗等诸多文化信息,内容包括文化源流——龙麒是个开基人、自我认同——盘蓝雷钟一宗亲、符号信仰——子孙万代记在心、日常生活——凤凰山上去落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