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锦的织造工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192
专题名称: 经锦的织造工艺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15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作为经花织物的八宝被,在织造中主要依靠经线来起色,经纬交织形成花纹,同时经线则完全包裹住纬线。因此经线显现的花纹如颗粒般凸起,是八宝被织锦的显著特征。 (1)色经分层:在织花之前,先织一段2~3cm的平纹。此时还不能直接用竹扦挑花,需将起花部分的彩经分成两层,为的是挑花时方便织女数经,即用竹扦两根一挑地间隔开彩经,分成奇数、偶数两层,从中放入一块薄竹板移动至压经棒之后,织花时将薄竹板从压经棒下滑过,使其置于综框之前。将竹板竖立起来则能清晰地分开奇数层与偶数层,十分便于制造者看清彩色经线。 (2)竹扦挑花:在织机的初始状态下,以一道织花为例,说明织花步骤。第一步:彩色经线在上,织造者将根据纹样,用竹扦一双一双地挑出需要显花的经线。第二步:推动竹筘打紧竹扦,梳至综线处,同时脚踩踏板,与踏板相连的压经棒把上层彩色经线往下压,与压经棒相连的综丝提起下层的白色经线使其上升。在这一压一提中,使得经线的开口比较清晰。第三步:推动竹扦挑出显花经线推至竹筘前,使得显花经线与白色经线处于同一经面。第四步:此时经线已形成开口,插入布刀打紧并立在开口内,使开口扩大,再穿梭打入底纬线。第五步:抽出布刀,推动竹筘梳经并将竹扦退回原位,同时放松踏板使彩色经线上浮,织机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才算完成一道织花的步骤。 在织花步骤的第三步中,由于将竹扦所挑的显花经线推在了上层经面,保留了纹样信息如同“挑花”一般,因而在第五步的上下经面交换时,显花经线包住纬线并浮于竹扦之上。随着织造的推进,竹扦会留在织物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织物的紧致程度,若一边织造一边抽出竹扦则会使织物松散无形。将织锦织到约五六十厘米时,可以将竹扦抽出而纹样不变,还原织锦的本貌。或者将竹扦一直留在织品中,直到需要将其制成被面时才抽掉。另外,有的织女会制作一包装有茶籽的棉布袋子,织造时偶尔用其擦拭竹筘,让茶油作润滑剂使竹筘在滑动时更顺畅。 平地瑶织锦为典型的经锦,在织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清楚地看见异色的底经和面经上下交换的过程,也能看见竹扦挑出一双双经线,形成的一个个凸出的色点,纹样清晰可辨,非常有特色。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