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锦的牵经织造工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188
专题名称: 经锦的牵经织造工艺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146.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作为经线起花的平地瑶织锦而言,牵经尤为关键,并且相对复杂。因为,牵经时彩色经线的排列顺序,就决定了织锦的颜色顺序,在上机织造时无法更改;平地瑶织锦的图案形式为彩条并列,织造时依靠异色的底经、面经交织的原理显花,所以在牵经之前,织造者就应计算好每种颜色需要的经线数目。牵引时若稍有失误,则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可以说,牵经,尤其是经锦的牵经工序不仅规定着织锦的幅宽与长短,从某种程度上看,也决定着后期织造部分的成败与否。 (1)装配经具:导线架:平地瑶所用的导线架与白裤瑶的跑纱架相同,是竖立型的长方形木架,高约150cm,宽约50cm。其后部的三根木柱间插有数十排等距离的、可拆卸的铁丝或细木棍.用来分装不同颜色的、已经纺好的纱锭;与之相对应的,经架前面的两根木柱上,则有数十个等距离小孔,用来导出不同颜色的纱线。 导线架上彩色纱锭数目与瑶族织锦彩经数目息息相关。传统的一匹八宝被锦,图案组织一般为四条显花彩经,在每条显花彩经的左右各夹织5条不显花的经向彩条。而在瑶乡,单幅八宝被锦规格通常有“21双纱”“25双纱”“29双纱”等,指的是一条显花彩经的经线数目,不显花彩条的数目则没有具体规定。以“21双纱”的八宝被为例:四条显花彩经,每条色经为“21双纱”,白经也为“21双纱”;显花彩经中间夹织5条不显花经向彩条,一般每条为“2双纱”。牵经时,为了方便手数取整,每种颜色需在导线架上安插7个色纱锭,同时配以7个白纱锭(所以只需牵3手即可牵满21双),如此计算下来,单幅的四种颜色的八宝被面,至少需要35个以上的纱锭。 值得提及的是,八宝被的花纹呈对称性,因此显花彩经的数目一般为奇数,在瑶乡,几乎没出现过如“22双纱”“24双纱”等偶数幅宽的八宝被锦。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相较于七八十年代流行的“21双纱”,近十年来,民间对于八宝被的幅宽以及颜色的革新大有进步,逐渐出现了如“61双纱”“81双纱”等较大幅宽的八宝被,单幅的八宝被也不再限于四条显花彩经了;甚至在织花颜色上,底经、面经也打破了单一的“面色底白”的法则,能做到底经、面经皆为不同的彩色,如面经红色,底经蓝色等搭配,因此纹样颜色也丰富起来了。然而这些复杂的变化相应地影响着牵经的变化,对工具和牵经人的技术颇有要求。 地桩:将导线架安置好后,在地面还需放置数支“地桩”用以缠绕和排列从导线架中牵出的经线。瑶族织锦的“地桩”可以是木桩也可是板凳脚甚至是木片。瑶族民间织锦牵经时往往就地取材,凡是能将经线缠绕的器物皆可用,因此,他们牵经地点一般选在室内,因为需要依靠门槛和墙壁作为地桩的支撑。 (2)牵经绕桩:传统的单幅八宝被,色彩排列为四条显花彩经,在每条显花彩经之间夹织五条不显花的经向彩条。因此,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须先牵不显花的平纹经向彩条,再牵显花彩经的部分(如黑、绿、红、蓝)。在牵显花彩经的部分时,需一同牵出同样数量的白色经线,即彩色经线与白色经线的数量对半。以“21双纱”的八宝被为例,牵第一手经线时,先将线头绑在第一个地桩上,俗称“扎经头”。牵经时将两色经线同时牵出,一次性从经架中抽出的14根纱线(7根色纱,7根白纱)就称之为“一手”。一条显花彩经需牵3手,每手“7双纱”,即“21双纱”。加上同等数量的白纱,计算出四种颜色的显花彩经共牵出336根经线,再加上数十条不显花的彩条,牵出单幅(即“一桶”)的八宝被面至少需要656根经线。 牵经绕桩的过程是,将经线头拉出扎在G桩上,将经线绕过F、E、D三桩后,从C桩后方绕到B桩前方,再绕至A桩后方,经过A桩前方,绕过B桩后方,及C桩前方,并绕过D、E、F、G四桩后完成一个回合的牵经。 (3)接经套经:由于八宝被是显花彩经,因此牵经时,必须将显花部分的色经与白经分开,在显花部位还需将色经与白经互换,即将色经与白经剪断,将色经结于白经,白经结于色经,重新打结相接、套桩,之后反复此过程。但牵不显花的平纹彩经则无需剪断,按正常步骤牵经即可。 接经套经的具体做法是:挽经后,先将经线套进A桩中,再将这一手14根经线即7根彩经与7根白经在经线交叉口前剪断,然后按照顺序逐根互换对接,即色经结于白经,白经结于色经。其间,需两人合作,一人在一端打结经线,一人扯住另一端并交替递上经线。直到所有的经线都已交结完毕后,适当地前后移动经线,把打结的部分移出挽经时形成的交叉口,此为“接经”;然后,将这一手经线翻转,将其套入倒数三个地桩中,此为“套经”。之后随着所牵经线的增加,在地桩上逐渐能看到八宝被锦的彩经排列顺序(如黑、绿、红、蓝)几种颜色间隔清楚,彩经和白经一目了然。瑶锦的颜色与排列顺序,在牵经时就已经固定,上织机织造时是无法改变的。 接经套经的步骤,是瑶族织锦牵经流程中的核心,也是八宝被是否能成功起色、织花的关键。在此步骤中需要牵经人时刻分清剪经和不剪经部位,以及接经的经线色彩。 (4)拆卷经线:所有经线牵引完毕后,需把经线从地桩上拆解,并慢慢地卷成一个巨大的线球。拆解之前,在经头处,应将两根较粗的白线穿入彩经与白经的开口,以保持牵经时分好的交叉口,也便于经线上机时从开口处套入经轴和分经棒等部件。然后牵经人从经头处抓住经线进行折叠,再按照卷线球的方式,将经线卷成一个大线团。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