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钗茶山瑶女子服饰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153
专题名称: 银钗茶山瑶女子服饰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8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成年妇女的头饰,用三块长约39.6cm、宽约6.6cm、重0.5~0.7kg的银板打造成弧形顶戴在头上。戴这种头饰的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来宾金秀沿河十村,长垌乡的道江、长垌、溶洞、滴水、平道,三角乡的上盘王、下盘王等村。 银钗式茶山瑶有盛装和便装之分,十八到二十岁的青年,在婚嫁、盛大节日或宗教活动时才着盛装;中年以后的妇女仅在入殓时穿。平时只需穿便装,但三块银板必不可少。盛装头饰需大量丝带,各种纱带及挑绣有花卉的白布,更有造价昂贵的银首饰;上衣用丝带镶边,叫补襟衣。衣不论套,而论“册”,上衣一册为5件或7件,内两层为单衣,最里面的是白色,最长,倒数第二层是蓝色,外面几件均为黑色夹衣。 盛装佩戴头饰时,先将长发梳成辫子盘于头顶,然后将三块长约40cm、宽约7cm,重约1kg的弧形银板固定在头顶,两头翘如飞檐一般,最后用红色织带盘头,配以白色头巾或红丝穗披于脑后,挺拔的银板、硕大的耳环以及全身黑、红、白色的搭配,显得庄重大方。 盛装的上衣无扣,需系腰带。腰带用黑布制成,两头绣花,有七层花,也有五层花的,图案多是拟动植物形状,较原始;底边用丝编织成狗牙花,酷似一颗颗锋利的狗牙。腰带两端分布穿缀十八颗银珠,结上彩絮。系好腰带后,还要外系绸制围裙,围好的丝带也穿有银珠。茶山瑶所穿黑色裤子,短而且宽,因此必须穿脚套。脚套制作精致,穿时需用丝带系扎。 茶山瑶盛装时需戴耳环、银项圈(5个)、菱形龙头银手镯、戒指(戒指一副3个),同戴在中指上,里、外边者为细圈形,居中者为扁形。盛装银器约1.5~2kg。 银器在茶山瑶饰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不分男女,从一周岁起开始佩戴银器,头上戴银制神像帽,帽的前檐神似长须老人或太白金星、土地公等,两旁是麒麟,是吉祥的象征。五到七八岁的女童,头上戴“帽珍”,上有山峰、星相、水波等图案。九至十四岁的女童,结辫盘于头顶,头上戴“平头”头饰,头饰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头顶的银板不是弧形而是直条形。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