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瑶女子服饰番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136
专题名称: 布努瑶女子服饰番瑶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7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番瑶服饰包括上衣、裤子和“哈西”三个部分。“哈西”为系在腰间的锦带,是番瑶的吉祥物之一,绣工精美,制作考究。成年的姑娘一般要在腰部系上两条“哈西”,“哈西”的丝线图案和红须都飘往后臀,形成四条下坠的红带子。 番瑶女子的银饰配有银牌、银链、耳环、手镯、项圈、铜扣、银钗、串珠等饰品,这些银饰品的种类繁多,图案各异。头、身、腰、手以及臀部等都挂有形态各异的银饰,每一种银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番瑶女子头上有银簪、“发结仪”(瑶语,银花包头的布条)、银铃和银链等。银簪形如螳螂,有半尺高。盛装时头发上一般插12支银簪,如孔雀开屏,一排摆开,平时一般插6~8根银簪。银簪上系有银链,银链垂至后臀部,末端系银铃。“发结仪”是头上银饰中最为贵重的,把一根根细长如火柴梗的弹簧银条别在一条蓝靛布上,顶端还别上五彩的丝花。“发结仪”包住额上的头帕,走起路来,银铃“叮咚”,银簪发亮,银花晃动,美不胜收。声与色的结合,造就了番瑶女子美丽与富贵的象征。 番瑶视月亮为世间之母,是始母密洛陀升天的化身。因此,番瑶女子胸前佩戴的月牙银项圈非常讲究,小女孩、未婚女子和婚后的女子佩戴的银项圈条数各有差别。小孩一般挂3条项圈,意思是父母和自己共3丁;未婚女子挂4条,意味着希望能够成双成对;结了婚的女子则挂5条或更多项圈,用意非常简单,以示自己已经结婚,身边人丁很多。番瑶女子手腕上戴有银镯,腰间还挂有银镯。银镯有一个特别的用途,就是当发痧或中暑,可以用毛巾把银镯和煮熟的鸡蛋包住,用力在身上的重要穴位反复地刮,痧气就会附在银镯上被带走。番瑶女子还把烟筒作为装饰品悬挂于腰间。番瑶妇女一般把烟筒系在右臀部位,烟筒里装有烟叶,要是遇上知心的小伙子,她们就会打开烟筒,取出烟叶送给对方。吸烟有害健康,如今番瑶的青年男女已经很少有人吸烟叶了,所以烟筒也就逐步失去了原有的用途,只作为装饰品悬挂于腰间。 另外,珍珠饰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饰物,番瑶女子的胸前、腰间、耳边等都系挂着七色的珍珠。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化,现在这些银饰佩戴的“规矩”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佩戴才最为靓丽,就按各人的审美自行佩戴了。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