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女子服饰红头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097
专题名称: 瑶族女子服饰红头瑶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5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相传远古瑶家迁徙时,瑶族妇女们走在最前面,她们头顶红色的芭蕉花,给后面的人指路。由此演化为今天的“红头瑶”中独特的头饰。 云南金平“红头瑶”分支较多,但女子服装式样基本相同,都穿长衫,花裤。 云南金平县金河镇白马河村已婚妇女戴大红色包头,包头时大部分头发剃光,一般只留头顶和前额的头发塑成圆锥形,用红头帕包裹,饰以银链等,称为“红布尖头瑶”。上衣为交领长衫,领门襟处绣花并镶嵌彩色绒球装饰,长衫两侧开衩,衣长至脚踝,并用布带将长长的左右前襟底摆掖在腰间系牢,并在前襟系扎处加盖一条短围腰,因内部有折叠后的衣襟衬托,故围腰造型丰满粗实;下穿全绣花长裤。未婚少女按当地风俗,一般不戴尖头帽,女孩七八岁时包青黑色头帕(有些地方为婚前),十五六岁时改包红头帕(有些地方为婚后)。 红布尖头瑶选择戴这种头饰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瑶山有一个美丽聪敏的瑶族姑娘,她被国王选做妃子,入宫前,姑娘思前索后,不入宫,会连累自己所有的亲人,入宫则会背叛自己的民族与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了家人平安与自己深爱的恋人,勇敢美丽的瑶族姑娘想出一个办法,在选妃队伍尚未来到时,她忍痛拔下自己的头发和眉毛,使自己的容颜改色;她又强忍伤痛,用白布把头包扎起来,可是头皮渗出的鲜血顿时染红了包扎的白色头布。 迎亲队伍来了,当国王看到姑娘被头皮鲜血染红的头布时,他大惊失色。幸好国王开明睿智,他在得知姑娘的顾虑后,并没有为难她,而是放弃了选姑娘做妃子的打算。瑶族姑娘的勇敢与智慧,不仅挽救了族人的性命,还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瑶族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姑娘,将自己的民族命为“红头瑶”。并继承这位瑶族姑娘的做法,每位女子在结婚的头天晚上,都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将其头发、眉毛全部刮掉,并带上红头瑶特有的红尖帽,以示她已为人妇。这种习俗保留到今天。 云南金平县勐桥乡的红头瑶已婚妇女与未婚少女相同,都戴大红色包头。成人服装上衣为交领左衽长衫,领门襟处绣花,左门襟沿花边覆盖一层银板,长衫两侧开衩,衩口用红线装饰缘边,前衣长至膝盖,后衣长至小腿中部,并用花腰带在腰间系扎黑色红边短围腰;下穿半绣花长裤。未婚少女门襟没有银片装饰,不用带围腰,长衫前衣襟掀起用黑布腰带系扎在腰间。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