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祖先崇拜的盘王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唯一号: 130934020230000062
专题名称: 瑶族祖先崇拜的盘王节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2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十月十六日) 盘瑶的盘王节来源于祖先崇拜。瑶族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跳盘王”“游盘王”“还盘王愿”“祭盘瑶文化变迁”“祖公愿”“祭盘古”“打盘古斋”,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盘瓠的盛大传统节日。过去,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间举行,具体日期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一般都固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一年一次。不定期的为三年、五年或十年、十二年举行一次,具体时间由师公择吉月吉日举行。间隔的时间越长,节日就越隆重。可单家独户过,也可联宗共祖同族共同举行。单家独户者,节期多为一天两夜:联宗共祖同族过节,一般多为两天三夜,最长的达七天七夜。1984年,来自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北京、武汉等省市(自治区)的瑶族干部、学者代表在南宁举行会议,商定将盘王节定为瑶族的统一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并得到国内瑶族人民的认同,至此,各地盘王节的时间趋于一致。瑶族信仰盘瓠或盘王或盘古王,将其视为始祖,盘王节起源于对始祖的崇拜。关于盘王节的来源,民间传说不尽相同。一是源于祭祀始祖“盘瓠”或“蓝公”。据盘瑶民间传说,古时评王与高王久战不胜,评王许愿:谁能杀高王,即赐予三公主成婚。评王身旁龙犬盘瓠渡海杀高王,被评王招为驸马,并被封为南京会稽山十宝殿王,自称盘王。婚后,盘王与三公主生下六男六女,自相婚配,传下十二姓瑶人。后来盘王不幸被羚羊撞下山崖身亡。其儿女捕获羚羊,以其皮做鼓面,击鼓祭盘王。广西大化等地布努瑶传说,其始祖蓝公助评王打败高王,当了评王驸马,传下蓝、蒙、罗、韦、潘等姓瑶族。后来蓝公被羚羊所害,他的儿女为报父仇,经历十二年追逐才将羚羊捕杀,故每隔十二年要举行一次祭蓝公始祖的活动。二是源于纪念盘古王。瑶族尊崇盘瓠,也尊崇盘古王。传说盘古王造天地万物,生下一男一女。某年洪水泛滥,天下受淹,人烟灭绝。盘古王遗孤兄妹二人藏身于葫芦内得以幸存。因天意作合,兄妹成婚,生下一肉球。哥哥以为不吉,将肉球剁成360块,抛入河中。妹妹急制止,将剩下的5块投掷于山冈上。次日早上,山冈上出现盘、李、邓、赵、蒋五姓瑶族。兄妹俩告知他们,盘古王是其始祖,此后瑶族便以祭盘古王来纪念其始祖。三是源于“还盘王愿”。传说古时天下大旱,颗粒无收,瑶族被迫离乡背井去逃荒。途中,12姓瑶族分乘12条船渡海,遭狂风恶浪袭击,有6条船被打翻。危急之中,瑶族烧香求始祖盘王保佑,并许下日后还愿的诺言。祈毕风平浪静,瑶族脱险到达彼岸。后来,瑶族遵守诺言,举行盛大的“还盘王愿”活动,代代相传。盘王节历史悠久,据晋代干宝《搜神记》记载,瑶族先民每岁“用糁杂鱼肉,扣槽而号,以祭盘瓠。”唐代,盘王节三年一庆,五年一乐。节间,挂盘王神像,供牲畜祭品,男女击鼓唱笙歌。清代之后,盘王节的娱人成分逐渐增强。而今之盘王节,冗杂烦琐的宗教祭仪已逐步改革,大操大办的破费之风也有所节制,歌舞内容得到继承、发展、提高,逐步成为瑶族人民欢庆娱乐的传统民族节日。节日期间,人们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男女青年还要耍歌堂,通宵达旦地对唱山歌,物色对象,情投意合者,互赠信物,以定终身。老年人亦利用节日交流生产经验,互相预祝来年丰收。

知识出处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为中国纺织出版社获批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篇瑶族服饰文化,将全国的瑶族归纳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和平地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个瑶族支系的服饰文化;下篇瑶族传统技艺,从纺纱、织布、织锦、印染、挑花、服饰工艺等内容进行撰写,并在每一分项中列举出几个最具瑶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进行阐述,如蓝靛染色、织花带、扎染、黏膏树脂染、数纱绣、贯头衣、大襟衣、对襟衣、狗尾衫、肚兜、百褶裙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