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温州市畲族葬俗介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唯一号:
130934020220001248
专题名称:
温州市畲族葬俗介绍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22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老人逝世,畲族叫“老掉”“过山了”。六十岁以上的亡人称“尊灵”,六十岁以下的称“亡灵”。 人死后,一般经报丧、买水沐浴、殡殓、出殡、做功德和拾骨入坟等丧仪。 报丧 人刚死,即在自家门口打三铳,报予村人。村人闻声晓得谁“老掉”了,不论干什么活都得放下,前来帮办丧事。在畲乡,一家有丧事,全村来帮助,有赠米、赠菜、赠柴,有的料理丧事,有的烧菜煮饭。对路远亲戚派人去报丧,说明死因及时间,吃过点心即返回。 买水洗浴 孝子戴白帽,到水井或溪边,先烧纸钱,向水神“买水”,提回给亡者擦洗,然后穿上寿衣。寿衣一般7件以上,男单数,女双数,嫁装穿在外面。将尸体移到厢房“七星板”上,旁立一香炉,插上香,点起“长命灯”;端上一碗饭,一个鸡蛋,插上一双筷子,用棉花包扎,叫“孝箸孝饭”。地上摆一个缸,供烧纸锭用;寿被上放十只灰粽,一束桃树枝。 哭丧 畲语称“守孝”。前来守孝的人,都要带上几根香、一叠纸,孝男孝女将这些送来的纸折成纸锭,烧在缸内。围丧者边哭边唱《离别歌》《守孝歌》《苦怜娘》《二十四孝歌》等,以丧歌表达对死者的缅怀之情,寄托哀思,祈祷安息。歌词悲切,催人泪下,使围丧者沉入极度悲痛之中。 殡殓 殡殓时辰一到,把灰粽丢到村外,倒掉孝饭,鸣铳放炮,锣鼓唢呐齐鸣,孝子将尸体抱入棺内,孝女悲痛啼哭,六亲向遗体告别。在死者头边放几张瓦片,脚下放一撮泥土,谓之“上天下地”。接着读“装历”。最后是“点酒”仪式,孝男孝女执酒杯,落跪用手指蘸一点酒,点在亡者嘴口,口念“爹(娘)啊,千年酒,千年吃不尽,万年食有余”,念毕,把杯中遗酒洒在棺材边地上。继而,木匠盖棺,钉钉。木匠扶起孝子,接过香盆,收起红包,随手回给一把散碎钱,叫“子孙钱”,分给合家大小。 出殡 出殡时,文成一带的仪式为:棺木背盖红被单,由四人扛抬,一人在前面手执茶壶边行边斟水,叫“通水路”;一人在其后撒小纸条,叫“铺金砖”,表示水陆两路大道畅通。泰顺等地的仪式为棺背披五彩带,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族人在前面放铳或放鞭炮,一个孝子或孝孙撒纸钱,叫“引路钱”,好让亡灵行走。孝子扶棺,孝女悲哭,送殡人臂上缚一块白布(“头白”),最后唢呐锣鼓交替演奏,一直送到坟坛或停棺处。 灵柩进墓,砌圹门,留“龙门”,点好“风水灯”后再封龙门。然后孝男孝女脱掉孝服,挂上红绸布条(男挂左肩,女挂右肩),男左女右走上坟山旋三圈。旋坟时,坟背放一小袋米和一个谷印,每人走时都要用谷印印一下,意为荫益下代。 点主 请一名德高望重的前辈为“点主官”,进行点主仪式,他手执朱砂红笔,点在木祖的要害部位上。点毕,孝男孝女捧木祖相互传迎,叫“传祖”。最后由孝子将木祖送到香火神龛处安置,永留下代祭祀。 做功德畲族很重视为死者做功德。“功”就是思念父母抚养之功;“德”就是子孙要报答父母长辈养育之恩。做功德时,在灵前念诵歌舞,唱《功德歌》。歌声哀婉,抑扬动听,催人泪下。道场中堂挂三清(或三宝),左右挂四天王、十殿王、祖图。灵前桌上置一“纸寮”,内安“亡灵位牌”,桌边插“魂幡”,桌面摆满六亲送来的羹饭祭礼。 做功德有一天一夜、二天二夜、三天三夜等,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因提倡丧事简办,以一天一夜居多。 拾骨重葬 棺材安放在山上,三年后的冬至或清明前后三天开棺拾骨。拾骨顺序为:从下身至上身到头,依次放入陶罐,俗称“金瓶”。烧掉棺材,称“化殓”。择日将金罐放入墓中或挖坑深埋,用砖石封口。
知识出处
《温州少数民族》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温州52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包括:源流与分布、革命斗争、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族习俗、民族事务管理、城市民族工作、政府扶持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