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常用青草药-蓼科类-辣蓼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唯一号: 130934020220000786
专题名称: 畲族常用青草药-蓼科类-辣蓼
其他名称: 苦蓼;水蓼;红辣蓼;辣蓼草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233.pdf
专题类型: 植物

专题描述

辣蓼 俗称:苦蓼、水蓼、红辣蓼、辣蓼草。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辣蓼 PolygonumflccidumMeis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祛风利湿,散淤止痛,解毒,杀虫。 主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5~5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全草切碎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体弱者忌用。 附方: (1)急性胃肠炎:辣蓼根50克、积雪草30克,水煎服(也有地方用此两味药捣烂绞汁温服)。 (2)痢疾:辣蓼20克、野麻草30克,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3)风湿流注:辣蓼50克、红酒100毫升,将辣蓼水煎冲红酒服(破溃者不用酒)。 (4)关节炎:辣蓼根125克、猪七寸1个,炖服。 (5)荨麻疹、皮肤瘙痒:取辣蓼草250克,煎汤洗。 说明:本品同属有水蓼(P.hydropiperl)、丛枝蓼(P.Cacspitosum)、假长尾叶蓼(P.1ongisetum)、柳叶蓼,又称锦毛大马蓼(P.1apathifolium.Lvarsalicifoliumsibth)、多穗蓼(P.polystachYumWall)、蚕茧蓼(P.japonicumMeisn)、蓼蓝(P.tinctoriumAit)、毛蓼(P.barbatum)等多以辣蓼入药,闽东畲族常用为辣蓼与水蓼。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