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安凤洋喝佳期酒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唯一号:
130934020220000266
专题名称:
福安凤洋喝佳期酒习俗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17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结婚喜宴(“正酒”)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喝佳期酒。佳期酒只摆一桌,摆放在厅堂靠内的正中间,以横板方向摆放(也叫横桌)。桌上摆着酒杯、碟、汤匙、酒瓶,十双筷子排成八角形。桌子右角摆放一枝花烛。喝佳期酒的人选为十位,其中“佳期头”一人,子弟九人。男家在举行婚礼之前一个月,就要确定“佳期头”(负责司仪)人选,然后再由“佳期头”在村内选择父母健在、子女、兄弟多的人充当“子弟”,并由“佳期头”分发请帖确定。在众子弟中:扮奶奶(油菜花)人选,必须是祖父母、父母健在,又有兄弟姐妹的男少年。扮两位老老(酒瓶花、柚花)人选,必须有子女,又有子孙的好命人担任。 当“正酒”喝过后,“佳期头”燃放第一声爆竹,通知众子弟在邻居家集中众子弟头戴官帽、身着蓝色长衣衫、脚穿黑布鞋。第二响火炮燃放,告知新郎官,众子弟已整装待发。第三响火炮,众子弟已到新郎官门口等待,众子弟各备两份红包,藏在“老老”口袋里,备喝茶时作为答礼之用。 “龙灯”(马灯)两盏(灯上书写“百子千孙,五代全堂”),分别由两个子弟提着。这时新郎官戴好官帽,身穿长衫,站在厅堂外右边迎接。当众子弟进来时,新郎官逐个行礼迎接,众子弟亦相应回礼。众子弟进入厅堂的顺序:第一个是二子弟、第二个是大子弟、第三个三子弟,第四个是四子弟,第五个是五子弟,第六个是奶奶,第七个是六子弟,第八个是老老(翁),第九个是老母(婆婆)。众子弟进入厅堂,按事先定好的顺序位置站立。然后由第二子弟走到新郎官处,用手牵到大子弟的上方,二子弟站在新郎官上方。 佳期头双手捧八角红漆樟木茶盘,盘内放十个茶杯,杯中放有茶叶、糖与小银匙,从后厅左边行至厅堂中央,脸朝向厅尾,先敬天地,敬时要双脚做半蹲式状,手势也和以上新郎官迎接子弟的动作一样,众人也照此动作还礼。 然后,按图5-16,从A处开始,佳期头脸面向着子弟,左脚先跨到右脚边,右脚再收回与左脚平整。双脚做半蹲式状的舞姿行走至B处,身体顺转向厅头方向,手捧茶盘从右方向的下方,向上转至左下方,双脚也做半蹲式状行礼。 佳期头身体再转回原处,从B处开始双脚按原来的姿态行走至C处,到C处时,身体转向,双脚动作,双手动作也和到B处时一样,再从C处开始行走至D处,都和C处一样,这时脸朝着厅尾处。 再从D处行走回A处时,途中双手的姿态、双脚动作和先前一样,只是回到C处、B处、A处时,身体转向与去时相反方向而已。往返经过A、B、C、D处时,佳期头行礼伴以舞姿,众子弟也要同样伴以舞姿还礼。 敬茶时,按图5-16从1的顺序敬到10,把十杯茶分到十位嘉宾手上,等众人饮后,再从1至10收回茶杯。 等茶杯收毕后,佳期头没取出“书良”(红包)是不回去的,就行走到老翁面前说:“老老用失书良古未来”,老老从口袋中摸出“书良”,放在茶杯上。稍后,佳期头又问:“老老古何一节”,老老答:“坭头深、暗乃拿”。 当二包红包(一包为“东家包”、一包为“做厨包”)都已取出,放在茶杯之上,佳期头行至厅头,行礼,众人也要还礼。 接着是由大子弟和五子弟负责请位,两人手拿红包手帕。大子弟在厅头桌子上、中间,桌上拿一双筷子,汤匙放入酒杯内后,也拿在手上。五子弟从厅尾的桌中间拿一双筷子,汤匙放入酒杯内,双手握着。 大子弟回到(图5-16所示)A处。大子弟脸朝着其他人,左脚先跨到右脚边,右脚再从后面收到与左脚平整。同时双脚做半蹲式状的舞姿行走至B处,转身脸面向厅头,左手下方向上举至右手下方,双脚做半蹲姿态行礼。身体再转回原处,右脚先跨到左脚边,左脚再从后面收到与右脚平整,同时也双脚做半蹲式状舞姿行走回到A处。面向厅尾处行礼,众人还礼。然后模仿做“洗擦”动作后,把筷子、酒杯、汤匙摆放在桌上(位置见图5-17所示)1处。 同时,五子弟走到D处,脸朝众人,右脚先跨到左脚边,左脚再从后面收回与右脚平行。回来时,左脚先跨到右脚边……同大子弟的动作一样,回到D处,再把筷子、酒杯、汤匙摆放桌上。照此类推,最终把十个座位上的筷子,酒杯、汤匙摆放好。 随后,众人坐的凳子,各人的一只手提起,一只手拿手帕,模仿拂擦灰尘之状,使身体和脚步也随之摆摇行走,将凳子分别摆放在座位处。整个仪式叫请位。 上述仪式完毕后,东家大放鞭炮,十子弟手牵手齐唱: 一请新郎坐中央 二请子弟两边坐 三请六亲来食酒 四把锁匙开两箱 五龙出来朝天子 六部尚书状元郎。 然后十人同时入座,各人所坐的位置如图5-17所示。 大子弟又称大媳妇,二子弟称第二媳妇,第三子弟称第三媳妇,四子弟称第四媳妇,五子弟称第五媳妇,六子弟称第六媳妇。 当众人入桌后,老安必须把桌中的酒瓶拿到自己面前,拆开酒瓶口与酒瓶嘴上的红纸红花,酒瓶嘴必须朝着自己胸前。斟酒时瓶嘴向外,斟完后瓶嘴又要朝着胸前,如违规,众子弟要罚他一杯酒。 饮酒时,东家头一碗菜摆放桌中时,老安开始斟酒,斟酒顺序按图5-15所示的阿拉伯数字,从1~10为止,然后众人手提起酒杯,齐说:“状元爷饮酒,奶奶饮酒。”众人等状元爷饮酒后,方可饮食。连续三碗菜,每碗菜斟酒三次,都按上述规则。尔后,按顺着方向斟酒时,老安说:“乃晡顺,乃晡孝顺。”意为:顺着斟,小辈分非常孝顺前辈。 当夹第一口菜时,只有状元爷和奶奶两位不用站起,其余人站起同时,双手握着筷子平放伸出,齐说:“状元爷请,奶奶请!”然后坐下,等状元爷夹菜后,众人方可夹菜。连续三碗菜,每碗三次,都按上述规则。尔后随便。 喝酒、食菜时,众子弟筷子用后,摆放桌上时必须合并,不能分开,筷子头、酒杯、汤匙不能超出桌子(外沿的桌枋内边)。如被老安发现,就要罚酒一杯。 如新郎官的餐具违规,老安就罚大子弟与二子弟各一杯。奶奶餐具违规,老安就罚奶奶本人、五子弟和六子弟各一杯。老安自己餐具违规,众人也要罚他一杯。如屡次违规就屡次被罚酒。 由于长时间坐在凳子上,有时候要去方便,不管何人离开座位,必须先站起来,走出凳子,双手把一双筷子摆放在自己的酒杯之上(意为关住大门出去),再吩咐同一条凳子上的伙伴说:“我去游山打猎,你帮我迎楼一下。” 回来时,必须在凳子外,双手把酒杯上的筷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方可入座。如缺一环节,就被罚酒一杯。 当众人食到了鸡肉一碗菜时,说明鸡已头鸣了。所谓:“鸡头台”,指的是厨师最后一道菜,碗面放着鸡头,暗示众人,午夜已到,你们也该开始“做事”(意为开始行喝酒令与其他仪式)。 (1)行酒令。老翁这时,就连续斟三杯,每斟一杯酒,众子弟就问老翁:“个是是乇酒?”老翁要按顺序讲出:“放笔酒、上馆酒、做蛋馆酒、读书酒、泼路酒、遛马酒、跑马酒、上科场酒、中举酒、上县(任)酒、交印酒、环城酒、坐县酒、挂令牌酒、满桌红酒。” 以上老翁每斟一杯酒,众子弟饮后问一次,老翁必须答出每一杯酒名,还要加上一句话。例如“个是放笔酒,生漂男女食了记得”。老翁在斟酒时,如果讲错顺序或者忘记,众子弟就要罚他饮一杯酒。 在斟“泼路酒”(意为开修道路,好行走)时,众人都必须事先捻一小粒纸团放在酒杯底下,当老翁检查时,如某位酒杯底下无纸团,说明你无心开路,就罚酒一杯,再者,筷子、酒杯、汤匙摆放超过桌子边沿的规定位子,说明你开路开过界线,也罚酒一杯。 老翁斟遛马酒前,大子弟取出马栏(即一块小碗,碗中放六粒骰子),并告知众人,遛马时,两个将军入马栏,上四府遛下四府转。以上整句的意思是:两个将军入马栏,指的是食指中指伸入碗内。拇指、无名指、尾指夹碗外,从座位1处开始向右一直传,最后再回到1处。 跑马酒与遛马酒一样,只是碗不断地震动巡回一圈回原处。 (2)“讨果子”。以两个子弟为一组,从洞房里把新娘子从娘家带来的茶包(旧指茶叶、米谷、豆子、花生、地瓜米、芝麻、小麦等,民间称七宝,现在仪式中茶叶、地瓜米、芝麻、小麦用红枣、桂圆、瓜子或糖果代替,米谷要爆成米花。)取出叫“讨果子”,有的地方叫取宝,或取物种。意即:众子弟把新娘子的七宝取出,一是能在夫家发芽、开花、结果,二是比喻新娘日后生子添孙,世代相传。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