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德市畲族会亲节节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唯一号:
130934020220000236
专题名称:
宁德市畲族会亲节节俗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08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福安坂中畲族乡后门坪一带畲民的会亲节日。这天,凡是后门坪“雷氏祠”的支派,以及与该村有亲戚关系的,都不远百里赶到该村会亲。“二月二”是当境土主魏公生日。这一天,必须由本村畲民捐献粮钱,制造糯米红糖馒斋数担,连同大量食品摆到“魏公侯庙”公祭。公祭时,要聘请巫师装神弄鬼,做“清蘸”2天。在庙前点起2支以松香扎成的“火树”,把黑夜照得犹如白昼,远近来观光者千人。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和解决夜里睡眠床被的不足,来客多分散到各家,家家烧起火盆,男女盘歌取乐。节日起源是,明宣德年间,罗源县梧桐岔村雷氏兄弟3人,各人随带一个铜香炉为记出走他乡,其中有1人流落在后门坪村,当年,此地尚未开发,只住着1对姓魏的汉族兄弟,哥名崇广,弟名福应,心地善良,体力过人。他俩帮助雷氏开荒造田,过上了好日子。有一年,魏姓兄弟上芫山,学会了治妖捉鬼的法术,给此地带来了好景。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村头盖起了“魏公侯庙”。每年二月初二行“祈福”仪式。“二月二”,从霞浦等邻县回故里瞻仰祖公香炉的会亲者往往要超过后门坪村人数的几倍,本村人都能无偿予以接待。人人都以歌待客,户户都为彻夜不眠的歌场。因此,这天也成了闽东畲族盛大的歌节,经久不衰。 二月二也是福鼎双华畲族的传统会亲节。双华村地处闽、浙两省交界的小山谷里,四周环绕着高山峻岭,这里聚居着蓝、雷、钟三姓畲族300多户,1600余人。据谱乘记载,这里的畲族因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令,被迫从浙江蒲门甘溪一带迁来,由于族支繁衍,子孙散处于浙南、闽东各地,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乃定在每年春耕前的农历二月初二日为“会亲节”,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日,浙南、闽东的畲族男女,从四面八方集在双华村,访亲友,叙家常,互致问候。村里搭起彩楼,四周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挤得水泄不通,一场诙谐有趣的赛歌会就在这里举行。入夜,家家灯火,举村歌声、锣鼓声、鞭炮声不绝。当提灯游村的信炮响过后,只见人们手提鱼灯、兔灯、鸡灯、猪灯、寿桃灯、莲花灯、丰收灯、孔雀灯等涌向主村道,形成一条金色长龙,然后鱼贯穿行于各个畲族自然村,山谷里礼炮齐鸣,烟火怒放,十分热闹。 霞浦民间传说,二月二亦为“七圣真君”、“巡海将军”等神诞,又是“百花生日”、“种竹日”,畲族信奉神明,各畲村多有“祭土地”和种竹活动。尤以东安岛瓮里畲村的二月二“神节”隆重,节前家家户户都得酿酒、蒸年糕、造糍,办饭菜,租渡船,迎接客人。各地畲族宗人云集,参加“神节”活动。当日,抬出宫中“福德正神”、“巡海将军”、“西法灵师公”、“郑师公”、“乌江元帅”等塑像、神牌,巡游村境,各家在门前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或摆设供品,虔诚礼拜,祈求平安。晚上,举行家庭歌会,此起彼伏,乃至通宵达旦。1950年以后,抬神游境极少举行,而延请亲友来村多以盘歌聚会代之。1980年后,节日会亲赛歌,越办越红火。尤以霞浦东安岛瓮里村的“二月二”神节最为隆重。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