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龙伞舞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唯一号: 130934020220000022
专题名称: 畲族龙伞舞情况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22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惠安钟姓族畲正月初十日“游境”,抬阁舞龙伞、南音锣鼓,呈现平安祥和气象。族畲弄龙表演为龙伞舞。龙伞分伞顶伞身和伞柄。伞柄为梗木棍,特别长,便于高举突出于舞队和舞场之中;伞身为圆筒形,有三层,呈金黄色,丝绸软布制作,各层下沿饰有丝线流苏;伞顶有6条长飘带垂伞身下沿。舞队路上行走或场上表演,龙伞上下颤动,左右旋转,流苏和飘带,随风飘动,袅袅婷婷,生意盎然。 舞队似长龙,由族中德高望重的男子长者举龙伞。路上行走,龙伞居队后,队前依次有8将开道,接着是高照龙凤灯,五彩花灯,高奏锣鼓乐器,高举龙凤旗等,随着乐器奏出畲族民歌曲调,且走且舞,男子装饰8将双腿或摆或踢,粗犷有力,妇女双手摆动花灯,婀娜多姿。舞队巡回到各个自然村落表演,村里畲民放鞭炮迎送。 舞队在村落广场表演,龙伞则居中,周围8将和花灯,随着锣鼓和唢呐节奏,翩翩起舞,观众喝彩,气氛热闹,场面壮观。 龙伞舞寓意歌颂祖先功绩,激励教育子孙效法。其由来是据传说中畲族祖先龙麒出征胜利回朝,被帝喾高辛招为驸马,颁赐三层黄龙伞,荣归故里而编创,代代延续。惠安钟厝畲族游境,最初带有保境示威性游行的部落行动性质。抗日战争前只能是男子壮汉参加,以后才发展成妇女参加,抗战后渐式微。现在连江畲族龙伞舞仍极盛行。

知识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畲族民俗风情》收录了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畲文化二元性论纲,努力拓展闽东畲族民俗风情旅游,畲族祖先崇拜与汉文化的影响,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兼议畲族歌舞的旅游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客家文化吸收畲族文化的一些因子为例,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