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电影公司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唯一号: 130931020210000080
机构名称: 周宁县电影公司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179.pdf
地址: 周宁县南街42号
起始时间: 1965年

机构描述

周宁县电影公司目前干部职工共30人(其中退休12人;中级职称1人、员级职称6人;中级工4人,初级工1人)。公司位于周宁县南街42号,土地面积3593.74平方米。1965年动工兴建电影院1座,建筑面积1346平方米,1981年兴建职工宿舍楼1座,临街店面10间,墙内店面5间;放映设备:35毫米座机2台,16毫米放映机4套,数字电影机3套,放映专用车2部。1993年至1996年,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电视机、录像机的普及,电影市场开始萎缩,1996年为最低点,电影公司国有单位全年放映收入仅为19.3万元,发行支出8.2万元,当年企业亏损1.48万元。1997年公司班子调整后,通过机制改革,改善经营管理。狠抓国产主旋律及进口大片,加大宣传力度,注重组织订票,服务上门,学生和老同志优惠票价窗口。电影票房收入开始回升,1998年票房收入48.3万元,创历史最高,当年《泰坦尼克号》单片票房收入5.05万元,创单片票房收入历史最高。世纪之交,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盗版影像制品的泛滥和城乡人口外流,造成电影观众的大量流失。农村电影放映队从1989年的25个减至2000年的2个。2003年,县电影院的年放映收入仅为12.1万元。企业运转困难,入不敷出。2002年电影公司根据广发影字〔2002〕304号通知,开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购置汽车一辆,配备电影放映设备两套,下乡为农民放映。随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农村电影覆盖面的逐渐扩大,放映设备更新换代,数字电影进入农村,2008年,共放映1752场。实现在全县所有建制村(社区)每月放映1-2场电影,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年放映任务。随着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深入开展,电影公司经营状况逐年好转,收支逐渐趋于平衡。 1998年,电影公司机制改革的方案被《中国电影市场》选登。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退休干部叶景英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从影50周年”纪念章。 历任经理:叶俊章1993-1997年8月;林祥尧1997年8月-2005年5月;詹润康2005年5月至今。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人物

叶俊章
相关
林祥尧
相关
詹润康
相关
叶景英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