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艺术馆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唯一号: 130931020210000041
机构名称: 宁德市艺术馆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11/001
起始页: 0082.pdf
起始时间: 2006年5月

机构描述

宁德市艺术馆:宁德市艺术馆新馆于2000年11月动工建设,2006年5月落成投入使用。大楼占地面积28.5亩,建筑面积11297平方米,主体高度22.5米,南北宽120米,东西宽78米,总造价达3000多万元。宁德市艺术馆为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机构,是组织、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辅导、培训业余文艺骨干及研究群众文化理论和搜集、整理、研究、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馆内设有文学室、音乐舞蹈室、戏剧曲艺室、美术书法摄影室、群众文化调研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各类业务工作部门;同时,馆内还设有功能齐全的各种文化服务设施:352座观众席位的标准演出剧场,多功能厅,演艺厅,多媒体放映厅,美术展厅,书法展厅,摄影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闽东历史名人展厅,闽东文博物展厅等。艺术馆人员编制8名,目前在编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初级职称4人。专业创作、辅导、组织干部实力雄厚。历任馆长庄敏、张端毓、陈春绵、李晨,现任馆长黄彩媚。宁德市艺术馆成立以来,一直为宁德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组织创作选送的小戏“荷花嫂”、撰写的论文《畲族音乐史》分别获文化部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和文化科研银奖,以及其它各类国家级奖项有十多项,获省级奖数百项;同时组织开展全国、省级及市级大型文化活动600多项,如福建首届畲族歌会、闽东畲族文化艺术节、全国“山水杯”书画大展赛等文化活动,还承担了各种大型文艺晚会节目的策划、组织、演出任务;创办不同门类和形式的文化艺术培训班,培养群文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约3万人次,辅导基层文化单位上百个,涌现出严东东(文化部文华奖得主)、宋珍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文艺界知名人士。2006年,艺术馆被评为市级“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艺术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组织申报“畲族小说歌”、畲族民歌、宁德霍童线狮、寿宁北路戏、屏南四平戏等5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屏南平讲戏、寿宁木拱廊桥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4位民间文化传承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有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柘荣布袋戏、福安银器制作工艺、福鼎饼花工艺、闽东畲族婚俗、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古田陈靖姑信仰习俗、周宁浦源护鱼习俗等24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