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学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唯一号: 130930020230001149
人物姓名: 钟学吉
人物异名: 谱名:国吉;奏名:法宁;学名:春黄;又别名:陈吉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30000032/001
起始页: 0335.pdf
时代:
出生年: 1856
卒年: 1924
亲属: 钟廷吉

传略

钟学吉,谱名国吉,奏名法宁,学名春黄,因寄名于当境土主陈师公,又别名陈吉,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钟学吉7岁入私塾,又师从堂伯父钟廷吉,从小受畲文化的熏陶。清光绪元年(1875)年方二十的钟学吉当私塾先生又兼任巫师。其时他开始创作歌谣,如《花名歌》、《鸟名歌》、《十贤歌》、《十女歌》、《十字歌》、《起书堂》、《大读书》等。后来,他将祭祀仪式上的本族史诗《高皇歌》改编为通俗易记的《高辛氏》。又根据汉族小说、传说改编了许多“小说歌”,如《诸葛亮》、《孟姜女》、《唐伯虎》。清末民初闽浙畲族在福宁府地(霞浦城关)联谊而建山民会馆,平时接待闽浙十余县过往求学、办货、探亲的族人。钟学吉任该馆董事,并常驻山民会馆。他以睿智机敏的笔锋,创作了大量的叙事歌,经山民会馆客人的传唱,歌言遍及闽浙两省。根据畲族真人真事改编的小说歌《钟良弼》、《末朝歌》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